陆树藩:“中国的亨利·杜南”!最早提出建立中国红十字会的设想

2018-03-24 10:00 214416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陆树藩:“中国的亨利·杜南”!最早提出建立中国红十字会的设想

[复制链接]
月下笛 发表于 2018-3-24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到红十字运动起源,人们本能会想到“三个一”:一场战争——索尔费利诺之战,一个人——亨利·杜南,一本书——《索尔费利诺回忆录》。

110年前,国人得红十字运动风气之先,将其引为己用,其实也有“三个一”:

一场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个人——陆树藩
一本书——《救济文牍》
遗憾的是,在历史长河中,陆树藩渐渐被淡忘了

✎ 仿泰西红十字会章程,创“中国救济善会”


陆树藩,字纯伯,号毅轩,1868年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户部郎中、山西司行走,后辞官投身商海。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京畿之地,烽烟滚滚,官绅商民,均遭池鱼之殃。

面对如斯浩劫,江浙一带绅商发起救援行动,其中陆树藩发起成立的中国救济善会成为救援主导力量。该年9月9日,陆树藩在《申报》刊发《救济善会启》,决意“仿照泰西(指“西方国家”)红十字会章程”,创办中国救济善会,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官绅商民,纷纷响应,爱心款物,纷至沓来。

中国救济善会为何“仿照泰西红十字会章程”?因为战争救援非同自然灾害救助,更何况八个国家组成联合军队对华作战,贸然前往不啻自投罗网。“非常时期”,民间善会善堂等无济于事,唯有中立性的红十字组织才能得到交战方认可,顺利出入战地。

但中国人自办红十字会没有先例,事起仓猝,一时间也很难组建起来,陆树藩遂起意成立“中国救济善会”。那么,如何融入红十字“元素”,使救援行动能够顺利开展,陆树藩煞费苦心。在他看来,只有“变通”,为善会赋予红十字内涵,救援行动才具有可行性。

遵照红十字运动规则行事,还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取得八国联军的认可。为此,陆树藩专门上书上海道台余联沅,余不负所望,照会驻沪各国总领事,由德总领事代表颁发护照。至此,具有红十字会性质的中国救济善会登上了“庚子救援”大舞台

✎ 高举红十字旗帜北上救援,践行人道理念获广泛认可


万事俱备,陆树藩决定亲自北上,10月15日偕著名外交官陈季同、思想家严复等登上招商局“爱仁”号海轮,“德生”号随行,两船共装载“米三千三百石,面二千一百三十二包,饼干五千二百念磅袋,寒衣三万五千五百四十件,棺木大小五千余具,药料数百箱”。

19日,陆树藩一行抵达大沽口,各国兵船见港内驶入一艘悬挂红十字旗帜的中国轮船,遂无人阻拦。抵达天津后,经美国人介绍,陆树藩租火神庙为救济善会天津分局办公地,以天津为中心开展救援工作,并向周边乡镇及北京、保定、济南等地派出救援分队,护送难民前往天津,转送上海。

难能可贵的是,救援行动处处体现红十字元素与精神。抵达天津之前,为表明救济善会红十字性质,确保工作人员安全,陆树藩要求所有人身穿“红十字号衣”,后增添英文写明的“中国红十字会执事人”字样。在使用红十字标志同时,陆树藩也未忘记保护红十字标志的义务,多次规定“外人不得仿照钉用红十字,如敢故违,查出究罚”。

如果说妥善使用红十字标志是“表”,那么践行红十字人道精神便是“里”,只有做到“表里合一”,才能“名副其实”。陆树藩深知这一点,不断扩大救助范围的同时,没对救援对象做任何限制,即使是面对敌国所募工人,也选择伸出援手

对红十字人道主义精神的践行,使救济善会得到了中外人士广泛认可。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浚宣专门作诗,直呼“救济会原红十字,温拯宁止活千家,登高一啸群山应,大地回春顷刻花”。在他笔下,救济善会就是红十字会的“中国版”。

外国友人对救济善会的认可,主要表现为对救援行动的帮助。德国人贝尔榜听闻救济善会创办消息后,主动请缨加入北上救援队伍,抵达天津后又承担与德方沟通之责,为救济善会争取诸多便利。

在中外人士合力之下,救济善会最终从北方救回难民5000余人,运回棺柩近200具,向当地难民提供了大量米粮衣药,不仅稳定了战后京津地区的局面,还使得“南北海道亦因此而通”。

✎ 撰写《救济文牍》,提出创设中国红十字会


两个多月的救援行动,耳闻目睹各国人士对红十字的认同,陆树藩开始思考如何建立属于中国的红十字组织,以便在战事发生时随时发挥救援作用。

12月17日返回上海后,他将救济善会相关章程、书信、文章汇编为《救济文牍》,并整理《救济日记》,广为分发,宣传“红十字会之利”。

在《救济文牍》中,陆树藩表露了创设中国红十字会的“设想”,并结合实际制定实现“红十字之梦”的三个步骤:首先是取得官方支持,并为此专程拜谒两江总督刘坤一,获得首肯;其次派员赴瑞士联约入盟,加入国际红十字组织;最后著书立说,声明红十字会之利,在国内进行广泛宣传。

更可贵的是,陆树藩高瞻远瞩,特别拟定了《中国红十字会例条》,对中国红十字会宗旨、性质、任务、会员发展、标志标识使用、表彰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使设想落地,他又筹划“救济中西医学院”,培养专业救护人才。

后来,陆树藩因救援行动深陷债务危机,无暇推进此事。但1904年,沈敦和等以中国救济善会为蓝本,创建“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救护日俄战争伤兵及难民,圆了陆的“红十字之梦”。从这个意义上说,陆树藩称得上“中国的亨利·杜南”。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1942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