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行】大明寺

2018-03-25 10:33 38080人阅读 37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行】大明寺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大明寺宋•仲并
招提隐松桂,远在城一隅。
我来岁云暮,天寒气象殊。
寓目得佳趣,百念如涤除。
及此斋时钟,箪瓢慰吾臞。
丈室曦未来,香篆沈熏炉。
聊施济胜具,未暇学跏趺。
缓步大明寺,山光佳有余。
郊原自春色,物意如相娱。
习公四海士,豪气编虎须。
邂逅偶倾盖,清游邀我俱。
相从得二谢,笑语寄歌呼。
IMG_20180102_114937.jpg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到扬州,大明寺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风光优美,环境幽静。
      那里不单单是一个寺院,而是一个由大雄宝殿、平远楼、平山堂、御园、栖灵塔、鉴真纪念堂、天下第五泉等组成的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的名胜所在。
      大明寺就在扬州市西北的蜀岗中峰上,上蜀岗,远远地便能看到巍巍然的大明寺了。
      扬州大明寺门向南,门前建有一座古朴的牌楼,四柱三檐,斗拱托顶,仰如华盖。青瓦朱柱,翘角飞檐。上方正中篆书“栖灵遗址”四字额,为民国初年盐运使姚煜手书。
      寺门两序墙八字向,左序东折墙壁上嵌雍正年间石刻“淮东第一观”五大字。右序西折墙壁上嵌石刻“天下第五泉”五大字,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中引用刘伯刍的话,将国内最宜煎茶的七处著名水源评定等次,列大明寺泉为第五,故有此刻。
      过牌楼,穿广场,拾级而上,即步入大明寺的山门殿兼天王殿。此殿开大门三洞,正门上端嵌集《隋龙藏寺碑》“大明寺”三字石额。
IMG_20180102_114755.jpg

沙发 2018-3-25 10: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得门来,足踏阶石,攀登而上,阶尽头即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坐北朝南,大三开间,屋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屋面,镂空花脊。
    藏经楼面南,二层五楹,九架梁,单檐硬山,前有卷棚廊,大厅内顶棚作藻井状,每一方格中彩绘盘龙图案,显得威严肃穆。
    扬州大明寺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寺从塔名,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
    唐天宝二载(743),大明寺律学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的邀请,为弘扬佛法,首次筹划东渡日本。其后历经十年艰险,先后五次失败,终在唐天宝十二载——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3),东渡成功。 
IMG_20180102_115021.jpg

板凳 2018-3-25 10: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会昌三年(843),栖灵塔遭大火焚毁。会昌五年,武宗诏令毁坏全国大寺四千余所、中小寺院四万余所,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大明寺未能免于此难而遭毁坏。唐末吴王杨行密兴修殿宇,并更名为“秤平”。宋景德年间,僧人可政化缘募捐。集资建塔七级,名“多宝”,真宗赐名“普惠”。但寺庙直至至明初仍沿称“大明寺”。
    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僧人智沧溟决心重建庙宇,经师徒三代经营,规模渐复;后经变乱,塔寺又再度变为荒丘。万历年间郡守吴秀建寺复建。崇祯年间巡漕御史杨仁愿又重建寺庙。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维扬,寺庙不断增建,规模逐步宏大,光禄寺少卿汪应庚费力颇多,大明寺遂成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
    雍正帝曾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乾隆帝曾题额“蜀冈慧照”,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清廷因讳“大明”二字,曾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1765),当高宗第四次巡游扬州时,御笔题书“敕题法净寺”。咸丰三年(1853),法净寺毁于太平军与清军之兵燹。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邑人王柏龄(字茂如)一度重修寺庙。民国三十三年,大明寺住持昌泉禅师与程帧祥募集资金,重修庙宇佛像。
IMG_20180102_121200.jpg

地板 2018-3-25 10:4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修建寺庙。19793月,寺庙全面维修,所有佛像贴金箔,此后至今寺内香火不断,中外宾客云集于此以祈求吉祥。
        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探亲”又将“法净寺”复名为“大明寺”。
        1995年恢复建设了气势雄伟的栖灵塔,还建成了藏经楼、卧佛殿、钟鼓楼、僧寮等一批建筑,使寺院规模和形制得到扩大与完备,伽蓝风貌焕然一新。
    而今的扬州大明寺建筑,主体建筑多为晚清风格,从牌楼、山门殿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并依山势由低向高逐渐登升的布局看,它与中国寺院建筑的传统程式是一致。
    近30年来,又陆续增建鉴真纪念堂、藏经楼、卧佛殿等建筑,错落于大明寺东园中,则又是另一种风光,尤其是重建的栖灵塔,在东园的偏南处突兀而起,高耸云霄,塔前有钟楼、鼓楼互为犄角,与居北处的一组建筑群相呼应,匍匐于栖灵塔四周,若众星拱月,辉映成趣。
IMG_20180102_115353.jpg

5# 2018-3-25 10: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扬州大明寺的名胜古迹,多错落于西园中。西园亦称御苑、芳圃,位于平堂西侧,故名。清乾隆元年(1736)汪应庚筑,此后历有修缮,至1999年,日臻完善。
    西园占地数十亩,中部一泓池水,碧波涟漪。四周内阜起伏,层峦叠翠,植物品种丰富。建筑依山傍水,有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第五泉、待月亭、芳圃假山、鹤塚、听石山房、船厅、天下第五泉、美泉亭、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平远楼、印心石屋、佛光宝殿等名胜古迹。
    亦有汪懋麟、石涛、李炳、诗僧行吉、慧琳、熊成基、能勤、瑞祥等历代名人墓葬于此。
    诸多古树名木的长期精心保护,也是大明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重要见证,是其山水清秀、风光雅丽的有机构成。
IMG_20180102_115059.jpg

6# 2018-3-25 10: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山堂
    扬州大明寺“平山堂”初建于宋庆历八年欧阳修知扬州时,年42岁。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诗酒,游目骋怀,筑平山堂作讲学、游宴之所,数月而成。因望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定堂名为“平山堂”。北檐下有清光绪二年(1876)林肇元所题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亦点明含义。
    山堂建成后,欧公寄书前任太守韩琦曰:“独平山堂占胜蜀冈,江南诸山一目千里”。可见欧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宽广而心旷神怡,欧阳修有《朝中措·平山堂》词,抒发其堂前感受:“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这首词后来被人刻石嵌人廊壁。
    平山堂前筑石台,围以栏槛,欧公亲植柳树,时称“欧公柳”。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山堂朽,工部郎中刁约领扬州事时重修山堂。封闭前庭,改制为行春台。
    南宋高宗绍兴末年台圮,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宁宗嘉定三年(1210)多次兴毁。元代一度荒废。明万历年间,知府吴秀重建山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与太守金长真又扩建山堂,并建行春台。
IMG_20180102_115110.jpg

7# 2018-3-25 10: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帝南巡维扬时,至平山堂题“平山堂”、“贤守清风”、“怡情”、“澄旷”四额,并制《平山堂》诗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规模益大。为记此事,在平山堂南,东壁面西处有乾隆元年七月两淮都转运盐使尹会一撰并书《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丰年间,平山堂毁于太平天国兵燹。
    今日之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其建筑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栅廊。在明间北廊柱轴线上设落地罩,从罩到檐柱以北设走廊与“谷林堂”相连。其“平山堂”匾额亦为方浚颐所题。
    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题“风流宛在”,乃追怀欧公韵事而书,书法流畅。其“流”少一点而“在”多一点,以此强调欧公风流仍在。清代彭玉麟有“放开眼界”之匾。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
IMG_20180102_115103.jpg

8# 2018-3-25 10: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林堂
    谷林堂,位于平山堂北处。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二月,苏轼至扬州,时年56岁。八月离任,历时半年。
    苏轼在任上为纪念前任也是恩师欧阳修在扬德政而建“谷林堂”,堂成后作五言诗曰:“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美哉新堂成,及地秋风初。我来适雨过,物至如娱予。稚竹真可人,霜节已专车。老槐苦无赖,风花欲填渠。山鸦争呼号,溪蝉独清虚。寄怀劳生外,得句幽梦余。古今正自同,岁月何必书。”并以诗的第一、二句的第二个字“谷”“林”作为堂名,宋以后堂毁久不存。
    清同治九年(1870)盐运使方浚颐在重建平山堂时,在真赏楼旧址处建今之“谷林堂”并题额、题联。其联曰:“遗志在栖灵,稚竹老槐,风景模糊今异昔;开轩偕真赏,焚香酹酒,仙踪戾止弟从师。”额与联今均无存。
    大明寺谷林堂坐北朝南,面阔五楹,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木构架,前廊置木栏,后为白粉墙,封檐封山。
    东山墙与大明寺大雄宝殿相连,堂上悬“谷林堂”额,三字系扬州浅刻家黄汉候集东坡法帖。东壁悬扬州书画家李亚如草书“谷林堂”诗,西壁悬《赤壁夜游图》,堂内陈设古朴典雅。
IMG_20180102_120902.jpg

9# 2018-3-25 10: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御碑亭
平山堂之西的“西园”因康熙,乾隆多次幸临而又称"御苑"。园中有康熙碑亭,乾隆碑亭,碑刻着康熙、乾隆游览时的诗作笔迹。特别是乾隆,六次驾临扬州,每次都到"平山堂",并在此驻跸。
乾隆御碑亭位于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边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
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
馥馥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
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
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香色助清欢。
最西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丁丑(1757)仲春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
西寺西头松竹深,欧阳旧迹试游寻。
江南山色秀无尽,二月韶光美不禁。
四字檐端垂圣藻,千秋座右揭官箴。
春巡处处前徽仰,到此尤廑吁俊心。
中间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壬午(1762)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写的《四月朔日游平山堂》御制诗:
画舫轻移邗水滨,人思六一重游巡。
阴阴叶色今迎夏,衮衮花光昨饯春。
巧法底须夸激水,淳风惟是惭投薪。
江南山可平筵望,望岂因山因忆民。
IMG_20180102_115452.jpg

10# 2018-3-25 10: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第五泉
     西园内还有“天下第五泉”。明景泰年间,有僧人智沧溟者,行脚至扬州,结茅于平山堂东,挖地得井,遂以“第五泉”名之。金坛王司勋为书“天下第五泉”五大字,太守高公为之记,今俱刻于池上。
      天下第五泉,最初源自苏东坡。元祐六年七夕日,苏东坡与友汲塔院西廊井与下院蜀井二水,较其高下,以塔院水为胜。大明寺岁久茫昧,失其故处。后明景泰年间,有僧智沧溟者,行脚至扬。郡守王宗贯、卫使李铠等为之结茅于平山堂东,掘地得井,内有残碑,刊“大明禅寺”数字,遂以第五泉视之。
      现天下第五泉为汪应庚于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凿池时发现。井围15尺,深20丈,井中得唐景福年间(892~893年)钱数十枚,有古砖一方,刻有“殿司”二字,当即历史上的“塔院西廊井”。
      “天下第五泉”五字的由来也另有故事。雍正辛亥年间,王虚舟为马秋玉书“天下第五泉”五字,欲嵌入小玲珑山馆廊下旧泉之侧,忽为刘景山索去。迨应庚建是园得泉,遣人往索虚舟书。时虚舟痔作不得书,因命来者往惠山歇马亭拓其少时所书“天下第二泉”石刻,即以“二”字改“五”字。故是地“天下第五泉”石刻之字与惠山同。
IMG_20180102_115418.jpg

11# 2018-3-25 10:5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雍乾间书法家王澍所书的“天下第五泉”刻石,乾隆间本立于西园中水池上,兵燹后重修法净寺时移立于山门外西墙壁上,与东墙壁上清初书法家蒋衡所书的“淮东第一观”刻石相对应。天下第五泉周边植有榔榆、黑松、桂花、无患子、丝棉木、天竺、络石等。
    在宋代,欧阳修写了《大明寺水记》,王令写过《平山堂寄欧阳公》诗二首,其中有“春入壶觞分蜀井,风回谈笑落芜城。”北宋末年抗金的民族英雄李纲写过《次韵赵帅登平山堂》诗二首,其中有:“小[奭斗]蜀井寒冰齿,旋俯波光碧蘸空。”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也写过《平山堂》诗,其中有“往事难追嘉祐迹,闲情聊试第五泉。”清代泰州著名诗人吴嘉纪有《分赋古迹得第五泉》诗,李良年有《第五泉歌》等等。
    大明寺第五泉水,不仅宜茶,而且宜酒,在清代有“平山堂酒”,就是用第五泉水酿成的。此泉系地脉中流出,至今仍清澈甘冽,夏天寒碧异常,冬天温暖如春,水虽然比以前小了,但水位仍明显高于放生池水面,内高外低,泉水不犯河水;又因泉水表面张力大,水盈出杯许而不溢,实为一奇观。此泉经鉴定,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饮用水标准,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
IMG_20180102_115320.jpg

12# 2018-3-25 10: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鉴真纪念堂,位于大雄宝殿之后。鉴真纪念堂由陈列室、门厅、碑亭、正殿四部分组成。其中以正殿为鉴真纪念堂的主体建筑。
    正殿内藻井彩绘莲花图案,正中须弥座上供奉鉴真坐像。鉴真坐像前供案上置有日本裕仁天皇所赠铜制香炉。正殿两壁悬挂四幅大型绢本画,绘有鉴真生前主要活动地:陕西西安大雁塔、广东肇庆七星岩、日本秋妻屋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
      1980年,赵朴初会长为迎接鉴真大和尚坐像回国巡展,题“风月同天”石额,置于鉴真纪念堂正殿东侧面西牖门之上。此牖门乃日本国宝鉴真坐像回扬“探亲”时,通往鉴真纪念堂正殿必经之处。
IMG_20180102_120350.jpg

13# 2018-3-25 10: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鉴真,俗姓淳于,江阳(今江苏扬州)人,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圆寂于代宗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享年75岁。鉴真14岁出家,从大云寺智满禅师为沙弥。18岁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立志舍身,弘扬佛法。20岁随道岸西游二京,究学三藏。
      21岁在长安实际寺随弘景律师登坛受具足戒。道岸、弘景皆律宗巨匠,精通“五明”,鉴真遂能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焚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所领悟,时有进益。此后,更从高僧融济、义威、远智、大亮、全修、慧策等请教,不囿于宗派门户,遂能博学益智,境界高远。
       27岁回扬州大明寺,兴戒坛、缮道场、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讲法诵经、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普济众生,不遗余力。46岁继道岸、义威之后,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独秀无伦,前后授戒度人略计四万有余、泽及遐迩,道俗归心,仰为“江淮化主”。
IMG_20180102_120556.jpg

14# 2018-3-25 10:5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宝元年(742),鉴真55岁时,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僧人“东游兴化”,众僧以路遥涉险而默然无应。鉴真曰:“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概然应允。自天宝二载起前后五次“东渡”,或由于官府阻挠,或由于浪击船沉,或由于僧众护田,均未获成功。并于第五次东渡时双目已染疾失明,虽屡遭失败但东渡意志弥坚,誓曰:“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天宝十二载,时鉴真66岁,日本国“遣唐使团”再次来扬州延其东渡传律,是年十月十九日夜,鉴真一行24人从龙兴寺出发,乘舟沿长江至苏州黄泗浦转登日本使船,于十一月十六日出江入海,扬帆东去。历时月余,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次年二月进京(奈良),入东大寺安置。孝谦天皇下诏“大德和尚远涉沧波,来投此国,诚副朕意。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并敕授“传灯大法师”位。四月,于卢舍那殿前立戒坛,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等俱登坛受菩萨戒。寻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由鉴真重授具足戒。“从此以后,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

IMG_20180102_120607.jpg
15# 2018-3-25 10:5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天平宝字三年(759),鉴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并由东大寺移居于此。经营既久,佛光普照,遂成日本律宗之祖庭,而鉴真亦有扶桑律宗太祖之称。
    鉴真精“医方明”,学养素深,济人无数。淳仁天皇使其辨药之真伪,他一一以鼻辨之,一无错失。及光明皇太后不豫,唯鉴真所进医药有效。鉴真还著有《鉴上人秘方》。惜书已失传,但尚有少数药方,传授于世。除此,鉴真还将脑中所学,一一传授门徒。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充分地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崇敬、膜拜的感情。唐代宗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弟子思托、忍基等为鉴真膜影立像,豫高二尺六寸五分,“顶骨秀、颧骨张、鼻梁高、唇紧闭、静含睑、浮微笑”,形仪端穆,栩栩如生。同年五月六日,结跏趺坐,面西而化。
IMG_20180102_120628.jpg

16# 2018-3-25 11:0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欧阳祠又名欧阳文忠公祠、六一祠,位于谷林堂之北。为纪念欧阳修知扬州之德政,扬州人当时曾建生祠于“旧城”,岁久祠废,移祀平山堂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运使曾燠按内府藏本临摹欧阳修像,刻石嵌于祠堂壁间。咸丰年间,此祠毁于兵火。光绪五年(1879年),两淮盐运使欧阳正墉重建,费白金五千余。1953年、1963年两度维修,相继接柱0.3~0.8米不等。1974年春进行了大修,1997年又进行了修缮。
      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熙宁三年(1070年)七月,欧阳修由青州知州改官蔡州(州治在今河南汝阳县)知州。九月到任,九月七日采用汉赋常见的主客问答形式作《六一居士传》,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心态。文中第二段写道: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IMG_20180102_120831.jpg

17# 2018-3-25 11:0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阳祠面南而建,五楹,九架梁,方梁方柱,单檐歇山顶,室内北侧两边设落地罩槅,东、南、西、北四面设卷棚,并有正方形廊柱24根。欧阳祠规模宏巨,体量高大。中楹上悬“六一宗风”匾,黑底金字,为欧阳正墉原立,1980年春日武中奇书。
     两旁有联曰:“遗构溯欧阳,公为文章道德之宗,侑客传花,也自徜徉诗酒;名区冠淮海,我从丰乐醉翁而至,携云载鹤,更教旷览江山”。清薛时雨原题,庚申春日李圣和书,咖啡色底,淡绿色字。
中楹北墙面南的墙壁上,嵌有光绪五年(1879年)九月欧阳修裔孙、江苏候补道欧阳炳按临摹于滁州醉翁亭之清宫内府藏本     所刻的欧公石刻像,像的上部有欧阳正墉临摹乾隆皇帝于壬申(1752年)初夏为欧阳修画像所题御书像赞。像的左侧下方刻有“光绪己卯秋九月裔孙欧阳炳敬摹 邗江朱静斋镌”20字。欧阳修石刻像与题书均由邗江著名石工朱静斋勒石,刀工精致,石像传神,加之石面稍凹,造成光线折射,远看为白胡须,近看为黑胡须,且观者从任何角度看,石刻像的脸、眼、足始终正对观者,世称神品。
IMG_20180102_120546.jpg

18# 2018-3-25 11:0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欧阳修石刻像还流传着一段故事。光绪初年,欧阳炳在京为官,以千两纹银,通过太监临摹了清宫内府藏本欧阳修像。临摹水平极高,可以假乱真,欧阳炳视为珍宝。光绪五年(1879年),欧阳炳以江苏候补道的身份参与了欧阳正墉复建欧阳文忠公祠的工程。他在扬州重金延聘了当时最著名的石工朱静斋,按他所收藏的内府藏本画像勒石。双方议定,工钱为300两纹银。
     朱静斋年事已高,几十年间虽驰名大江南北,但并未在其家乡扬州留下得意之作,所以他决心要将欧阳修像刻成“神品”而留名后世。石像刻成后,欧阳炳来到大明寺,他背手踱步,用官腔对朱静斋说:“果然名不虚传,一丝不苟,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矣!特别是胡须,纤细入微,根根见肉,大有风吹欲动之势。甚佳!甚佳!我再赏你100两。”
正在朱静斋得意之时,欧阳炳继续说:“不过,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想将这一绝妙的神品运回我的家乡平江去。”
     朱静斋一听,噗的一声跪了下来,凄楚地说:“大人容禀:我已年老力衰,想在家乡留名后世,呕心沥血,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刻成这幅画像。它是我这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大人珍藏的画稿已不肯再示,碑又要立即运走而得不到借鉴,连再做一块的可能都没有了。别说留传后世,连我的有生之年也不能再见到它了。”说着老泪纵横,连在场的几个和尚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老汉请求欧阳炳开恩,只要能留下这块石碑,他情愿不要一文工钱。
     欧阳炳对朱静斋欲在家乡留名后世的想法早有所闻,耍了这小小的花招就省了400两纹银。可惜神品中的胡须现已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文革中,扬州的一些红卫兵扬言要上平山堂砸烂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臭老九。和尚知道了,偷偷地用石灰粉平石刻像,才使它幸存下来。后石刻像重见天日,但那纤细入微的胡须却已连成一片了。
IMG_20180102_120313.jpg

19# 2018-3-25 11: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祠内西侧置有精致的三座楠木雕件,为旧时出会用的香亭,其外形、花纹、结构等均不相同。东侧现为拓片字画的卖品部。两厢壁间悬今人书的欧阳修词、苏轼词及所画山水画幅。祠内原有欧阳正墉题联云:“歌吹有遗音,溯坡老重来,此地宜赓杨柳曲;宦游留胜迹,访先人手植,几时开到木兰花”。欧阳利见联云:“山与堂平,千古高风传太守;我生公后,二分明月梦扬州”。徐转运文达联云:“酒酌碧筒杯,到此山翁仍一醉;文成青史笔,允宜坡老定千秋”。
    祠西外墙上嵌有星悟禅师兰花石刻一方,并有题诗:
满庭风露接孤尘,怅望千秋亦有因。
早识遗踪未摇落,不须回首问灵均。
    诗后跋云:“癸巳冬,诚念师南归,属悟主平山堂。堂为文忠公之遗,悟系出欧阳,乐寻遐概,适画墨兰,悠然有思,爰诗以识之云尔”。下署“六一头陀星悟”。
    祠南侧庭院植有白玉兰、桂花(金桂)、紫薇、圆柏、棕榈、天竺、栝楼、黄连木等。祠东南侧圆门通鉴真纪念堂。西南侧圆门通西园,圆门上嵌石刻“真赏”二字,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篆,灰色底,深蓝色字。
IMG_20180102_120929.jpg

20# 2018-3-25 11: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栖灵塔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
    栖灵塔自唐会昌三年(843年)毁灭,大明寺只剩栖灵遗址,而无栖灵宝塔。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僧人可政募捐建造了一座七级多宝塔。这座宝塔又于南宋时毁圮。自此,大明寺再也没有重建栖灵塔之举。
     1988年,大明寺主持僧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择址奠基,开始重建。瑞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赓续其志。1993年在政府支持下由扬州市建筑设计院设计,是年827日破土动工,于1995年岁末落成。原设计欲制成木塔,因大直径杉木难筹而改用钢混结构与木构结合。
     新建栖灵塔为仿唐宝塔,采用仿木构楼阁式。平座、剪力墙为混凝土,“铺作”做三层钢筋混凝土、二层木构。剪力墙上贴斗拱、木枋等,建成仿木构楼阁式。塔为方形,九层;各层东西南北每四柱三间,一门两窗,平座,腰檐,平座与屋檐由斗拱支撑,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棂,凸现唐代建筑风格。
IMG_20180102_120034.jpg

21# 2018-3-25 11: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栖灵塔塔身方形,边长22米,面积484平方米。栖灵塔的底层台基、踏道的基面皆为花岗岩麻石。台基的压栏石、衬土石、角石、角柱、隔身板柱等石构件,皆安装严密,处置妥贴,尺寸标准,衔接得天衣无缝。踏道的阶石、副子石、衬土石、象眼石等构置精良、美观大方,与台基交圈,榫接得珠连璧合。
      栖灵塔“铺作”,参照佛光寺大殿与南禅寺大殿的斗拱作法,但昂头未采用国内的“批竹昂”,而取日本唐招提寺金堂“方斗昂”,以其不失古风。“补间铺作”,依旧参照山西佛光寺大殿的做法,即“出跳下减斗和一华拱”。
      栖灵塔楼梯,依唐人刘长卿《登栖灵寺塔诗》“盘梯接云气,半壁栖夜魄”诗意,作“壁内析上式”梯形。另据佛教教义,和尚上殿念经,是由门的左边进殿,念完经靠右出殿,作顺时针行走,故塔中楼梯也依顺时针盘旋而上。楼梯栏杆用卧棂做法。
IMG_20180102_120122.jpg

22# 2018-3-25 11: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内外,上下天光,皆用油漆细加髹刷。拱眼壁、栏额与腰串之间,柱与柱之间,腰串与地袱之间,心柱与柱之间油漆成白色;门窗、天花、梁枋、斗拱、椽等油漆成紫檀木色。两种色彩分明,相映成趣,十分悦目。
     新建成的栖灵塔气势雄伟,绿杨城廓内随处皆可远眺其九级浮屠风姿。大雄宝殿廊檐左序东折处有一通道,入通道即可抵达栖灵塔前。塔尖刺入云端,塔的第三层四面各自悬挂一长方形“栖灵塔”蓝底金字匾。宝塔每层四角的飞檐下,皆垂有金铎,清风吹来,叮当作响,与塔内传出的梵音浑为一体。
IMG_20180102_120957.jpg

23# 2018-3-25 11:0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匆匆游览一圈大明寺,大明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安静的,静静的欣赏与感受,希冀在那一角一楼一花一木之中能够悟出一丝禅意来。安静中来,安静中离去,这世界,还是少些繁华、少些浮躁才好。
IMG_20180102_115547.jpg

24# 2018-3-25 11:0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15309.jpg
25# 2018-3-25 11:1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540.jpg
26# 2018-3-25 11: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803.jpg
27# 2018-3-25 11: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842.jpg
28# 2018-3-25 11: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15320.jpg
29# 2018-3-25 11: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15840.jpg
30# 2018-3-25 11:1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046.jpg
31# 2018-3-25 11: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350.jpg
32# 2018-3-25 11: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417.jpg
33# 2018-3-25 11:1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651.jpg
34# 2018-3-25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0742.jpg
35# 2018-3-25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80102_121313.jpg
36# 2018-3-25 11: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8-3-2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送完毕,谢谢观赏.
37# 2018-3-25 11:15 评论 收起评论
翠袖依风 发表于 2018-3-25 18: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花三月下扬州,应景的很!美文赏心美景悦目!辛苦了。
38# 2018-3-25 18:49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