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下的人间烟火

2018-04-25 19:25 13229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地平线下的人间烟火

[复制链接]
小小醋 发表于 2018-4-25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尘世间的热闹纷杂,总是不经意间将你推向浮躁,而你的内心世界不过是想要多一丝静谧,如此,不如一起感受一下北方远离喧嚣的窑洞风情。
其实之前,很多朋友也对贾氏贡醋家窑洞酿醋的好奇,今天醋先生就来侃侃地道的豫西窑洞文化。
说起窑洞,如果你的记忆深处还停留在黄土高原上的普通民居,那你就out了,这里你将看到的是中国乃至世界独一无二的民居-----地坑院。
地坑院也叫“天井窑院”、“地窑”,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黄土高原上独具地域风情的民居形式,但不在窑洞成群的陕北,而是豫西。
    南宋时期,官员郑刚中在他的《西征道里记》书中这样写到:“自荣阳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居。”“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在窑洞中“系牛马,置碾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
直到20世纪初,才在德国人伯纳德·鲁道夫斯的笔下《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窑洞,称地坑院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
德国飞行员卡斯特尔拍摄的地坑院俯瞰图
看到上图有没有被前人的智慧震撼到?!不过只有深入窑院,你才会发现地坑院其实一点儿都不“坑”,而且能感受到更深的历史厚重感。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形容地坑院再贴切不过了。
醋先生一行人去的时候已是深秋,处处透着凉意,不过正赶上这里的新婚仪式,一番热闹早将这凉意驱赶的无踪影。倒挂着的玉米、奏乐的声响、阵阵叫好声,昭示着四合院曾经也这样的繁华。
如果你想从这里任一四合院,去往另一个窑院,走的一定不是朝天道路,而是如同地道似的上下密封的道路,是否也会一丝深邃的感觉?
我们穿过地道来到另一个窑院,每走近一间窑洞,都恍若隔世,一切都是地坑院人民的智慧结晶。
这是盖土房打地基用的
给小娃手工制作的木桌椅,精致的纹路,你似乎还能感受到做活者的匠心。
旧时住在窑洞里的人们,吃饭、做针线活更多是坐在炕上,中间放一张桌子,哪怕是邻里串门也是直搜蹿上坐在炕边,这就是朴实的乡情。


储存粮食用的席子,多用芦苇为原料手工编织
“三寸金莲”,旧社会女人多以小脚称美
现在依旧有很多当地老人居住在这样的窑洞

木版画手艺人
一行人正悠闲的往前走着,突然被阵阵酸香吸引,这种在几里之外都能嗅到的,也只有柿子醋了,史书记载:“尝之:酸味醇厚,略带果香,观之:清澈,略带柿红,闻之:酸甜,略带酒香。”
柿子醋产生于粮食醋之后的北宋陕州,即现在的三门峡地区,是果醋的鼻祖,具有润肠通便、降压降脂之效,这种古老的醋艺传承至今,大多口口相传,少有文字记载,现今更是没有多少人还愿意坚持手工酿醋。

        窑居人民选择窑洞酿醋、窑洞存醋,喏,就是下面你所看到的,有没有也想亲尝一口正宗豫西窑洞柿子醋的冲动?!


逛累了,来碗地道的陕州面食---biangbiang面,再拌上柿子醋。
......
恩,就酱紫,古老的地坑院民俗尽在下回详解。

铁道员 发表于 2018-4-25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槐花盛开时节
去陕州地炕院  门口附近修路也没有标识牌
多跑了几十公里山路 在大山深处养蜂人家买了几瓶蜂蜜
沙发 2018-4-25 19:3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小小醋 发表于 2018-4-27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员 发表于 2018-4-25 19:39
去年槐花盛开时节
去陕州地炕院  门口附近修路也没有标识牌
多跑了几十公里山路 在大山深处养蜂人家买 ...

可以导航的啊   也可以跟着地坑院专线那趟公交车走
板凳 2018-4-27 19:3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