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记忆——1985

2017-10-10 09:08| 发布者: 孤风| 查看: 355| 评论: 0|原作者: 伤感岁月

01d02ff5a623b38a.jpg

       这年,因为母亲带我去上海市场的“大新酒楼”吃过一次冷饮的缘故,从此,我便明白在洛阳的夏天不只可以去找马路上买冰糕的老太太买到3分钱的红豆冰糕和5分钱的奶油冰糕,原来大新酒楼里的“冰赤豆”和“酸梅汤”才更具诱惑力。

       这时去买米面一定要带着粮本的。粮本是红色的,里面印有家庭每个人每月的粮食供应量。父亲带我去过几次四0七厂家属区的粮店去卖粮。我记得粮店里的售货员是用斗来作为衡量器具。每当买完粮后,售货员除了收钱,还要拿一个印章在粮本上盖一个戳,表示本月此户已买过粮。

       虽然这年我已11岁,可个头小的与年龄及不相称。因为我从小有个挑食的毛病,不喜吃面条、米饭和菠菜,而我最钟情与康滇路上的小笼包子,那时的小笼包子一毛二两个(一两),并且还需缴纳一两粮票。有次,因为姥爷生病,父母要请假去外地看望姥爷,于是,父母便让奶奶来照顾我们兄弟。临走时,父母给奶奶讲了我挑食的毛病。结果,在父母不在的半个月里,奶奶每天做的饭都是各种粗粮,一点菜也没有。在那半个月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忆苦思甜“的感觉。从此,在家里的饭桌上,对我来说——吃面、吃米、吃菠菜.......

       那时虽说我已上了小学四年级,可我从没感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负担。往往在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就能全部完成,哪像现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把家庭作业当做业余生活的”三座大山!“彼时,学校里的老师基本都是当年来洛阳支援内地建设的外地女人,我有一个同桌叫”张小兵,“因为他学习不好总是被老师教家长,而老师每次都是通知张小兵的母亲来学校,而他的母亲回去后就劈头盖脸的对他一顿痛打。有一次期中考试后,张小兵装着胆子找到50多岁的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叫家长为啥总叫我妈来呢?“这位老教师听后连想都没想就直接对他说:”那是因为你爸当年学习还不如你哩!“是的,那时厂矿的小学就是这样,一个年纪大的老师教过父子两代人很正常。

       这年的暑假,2号街坊里突然来了一群背着梯子和白色电线的人。在我们这些孩子奇怪的眼光中,这些人在家属楼里爬高上低的在安装着什么。他们忙了一周后,我们才从大人的口中得知,他们是在家属区安装厂里的闭路电视。也就是这一年,厂里的2万职工外带5万家属通过厂里的闭路电视看到了青年刘德华演的《神雕侠侣》。后来又看了黄日华和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但直到如今,我一直都没搞清杨过他哥到底是谁。

       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组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去义务劳动。当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康滇路煤厂的菜站时,堆积如山的大白菜令我们心生疑问,老师到底要干什么?随着我们一群学生把大白菜搬到架子车上,我们一路来到家属区的几栋楼前。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照规定数量把大白菜送到老师指定的每个家庭。原来,这些家庭都是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有亲人牺牲的烈属家庭。当每户在战场失去儿女的老人在我们临走眼含泪花的向我们这些孩子们挥手告别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他们每家每户的儿子在南疆为祖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让我们每年都要去帮助他们..........”

       这年冬天,我们不只为军烈属送了白萝卜和大白菜。而且我们还被学校组织到厂俱乐部听越战英雄为我们做报告。我记得那次是一位双眼失明的年轻军人为我们演讲。在他演讲的结尾,他站起身为现场一千多名在座的老师和学生唱了一首《小草》,从那时起,这首歌便风靡中国的大江南北。后来,随着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上演,电影院里基本都是哭声一片,而这些为祖国战斗的勇士们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