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企业沟通手册(五.19)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案例

2019-08-17 08:30 66797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NGO企业沟通手册(五.19)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案例

[复制链接]
月下笛 发表于 2019-8-17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有的NGO都遵循组织雏形和资源运作能力这两个指标。
下面请看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的案例。
案例30: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成功孵化初创期
NGO 希言心理健康关爱中心
恩派 (NPI) 与 希言心理健康关爱中心
官方网站:
http://www.npi.org.cn/
http://www.xiyanzixun.cn/
媒体链接: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2/0720/c86800-18563151.html
http://www.pubchn.com/articles/83282.htm
案例提供者: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项目助理 颜震杰先生自2011年10月开始,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选择上海一家名为“希言心理健康关爱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NGO开始孵化,理由有以下4点:
1. 该机构创业不足一年,尚在初创期;
2. 为公益性、非营利性,注册方向是民非;
3. 机构创始人是心理学背景的资深人士,有成功的专业工作案例,有商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寻求资源能力;
4. 该机构服务人群明确、服务领域明确,易出服务成效。按正常做法,恩派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助其出壳,但实际上只用了10个月。今年8月,该机构已在进行民政注册程序,且有3至5个常规项目开展,已经达到了出壳目标。
一般来说,恩派定义的出壳标准为:
1.具备组织雏形。
2.具备一定的资源运作能力。这两项大的一级指标下面,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考核标准,例如,NGO是否组建了理事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项目资金可否维持半年,等等。NGO注册并不是出壳标准,而仅仅是孵化目标。所有的NGO都遵循组织雏形和资源运作能力这两个指标。
恩派孵化的标准流程【5】为:
注解5:《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案例集(2009)》,恩派官方网站,2009年。

希言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创始人之前经营一家商业性质的咨询类公司,所做的是心理类服务,其本人也喜欢一线的心理服务。她关注公益领域也有近3年的时间,但是真正投入公益领域,跟其原有想法有一定出入。主要是:原以为投入公益后应主要依靠政府支持,但是现在意识到必须有自己的赢利模式,否则机构就是比较脆弱的,难以持续发展。好在该创始人很有“毛遂自荐”
的能力,的确为该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实质性的进展。
恩派负责该项目的颜震杰先生参与过该NGO的活动,认为这是一家有前途的公益组织。他从中认识到,“NGO在确立自己比较扎实的服务内容基础后,要敢于、勤于找资源方‘吆喝’。NGO寻求支持与合作,绝不要有潜意识上的‘低人一等’,在自己的服务扎实靠谱的前提下,要和资源方有平等的
心态,要突出自己的服务能为对方(企业、员工、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带来什么。该NGO的创始人即有比较强的‘毛遂自荐’能力。”
颜震杰强调指出:“对于一个初创的组织来说,其创始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伴随该机构成长了10个月,他认识到,对于初创期、尚未成型的组织,谈“管理”恐怕是比较遥远的。其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业务发展的成长、拓展和稳固,即组织化进程离不开其业务领域的发展。因此,作为公益支持性组织集合体,恩派项目人员首先要多学习各类一线服务NGO的专业领域、政策、发展现状和一般方法。比如,冯仑在《野蛮生长》一书中描述王
石对万科发展方向的定位,从专做房地产,到专做住宅房,再到住宅房中的细分。对于一线心理服务类NGO,那么是否有针对人群?是否牵涉精神疾病类?还是只做一般的心理咨询及趣味产品开发?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恐怕难以对NGO的发展谈得很深,很难助其成长。
+ + + +
点评:
恩派是国内第一个将术语“孵化器”从经济领域引入到公益领域的机构。至今为止,所有入选孵化的NGO无一中途退出,而是全都顺利出壳了。在成功地完成众多NGO孵化的同时,恩派其实也成功地孵化了它自己。出壳之后的恩派,不仅迅速成熟,而且迅速壮大了,它几乎正成长为一个“公益帝国”,全方位服务于NGO。年仅“6岁”的恩派,如今除了继续为初创本土草根NGO担任孵化器角色之外,还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为的是帮助初创期的NGO筹款;还托管了一些政府的社区服务中心,为的是帮助NGO进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此外,恩派还成立了明善道企业社会责任咨询机构,为的是将作为NGO重要的资源提供者——企业引入公益领域,为企业制作公益方案,让更多的NGO能够得到企业的资助;恩派同时还为政府部门设置购买社会服务的方案,比如公益招投标方案,为的是让NGO的产品能够得到政府的购买。
在恩派这样一个智力型组织里,员工是勤于思考、勤于动手做事的。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恩派的项目负责人善于学习和观察,对公益领域有着很多思考,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与这样的孵化器打交道,初生的NGO自己必须先做好功课,像案例中的NGO创始人那样定位好自己,确定好机构的资源、专长及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选准服务对象,让恩派看到自己是一个虽然新生但很有发展潜力的机构,然后再寻求恩派的帮助和合作。这样的沟通,以思考为基础,就更容易出成果。


关注公众号秋风月笛,获取更多咨询。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