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仙菊{转网络}

2019-10-16 15:40 18941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缑山仙菊{转网络}

[复制链接]
偃师整脊推拿 发表于 2019-10-16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缑山仙菊,福地的菊,仙山的菊。
    金秋时节,缑山之野,古碑之旁,饮鹤池边,仙菊盛开,金黄簇簇,淡淡菊香弥漫在沟坎田野,缠绵在幽径林间,给予游人几分惬意,也给予清秀神奇的缑山妩媚和壮观。
    偃南缑山,平地崛起,巍岭崇峦,大自然的造化给了缑山神奇灵秀的仪态,而缑山奇妙的灵秀之气又赋与了仙菊和仙菊脚下的这方土地。缑山历来被道仙家所推崇,自西王母和远古仙人浮丘公修道缑山,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在此驾鹤升仙之后,缑山便被崇道者尊为仙山福地,好道者纷至沓来,修庙设观,道事纷繁。女皇武则天曾被缑山灵秀奇绝的道家仙境所折服,唐玄宗李隆基也曾借缑山之灵气炼制丹药祈求长生。众多的文人墨客亲历缑山,留下了大量赞美仙山福地的诗篇。
    缑山仙菊,本是野菊,人们以仙菊之名而美誉之,并非是因菊生福地、长在仙山的缘故,而是由一则神话故事缘起。至今这个故事仍在缑山一带流传,这就是升仙太子王子晋和菊花仙子的动人故事:
    话说一日,菊花仙子奉王母之命到嵩岳散花,归途路经缑山,忽闻清风送来凤鸣般的幽美笙乐,于是菊花仙子便云落缑山,循音而去。子晋一曲奏罢,见一妙龄女郎玉立一旁,子晋问道:“何方仙姑到此听笙品韵?”菊花仙子嫣然一笑,朱唇轻启:“我乃菊花仙子,奉命特来嵩岳散花,恰逢子晋吹笙,其乐感人,故上山听笙学曲,可否愿意笙箫和鸣?”子晋暗自欣喜,心想,久闻菊花仙子箫艺过人,何不与她研学天上仙曲,于是答道:“仙妹见笑,愿一同研学。”
    菊花仙子在缑山学会了子晋的《凤鸣之曲》,三日后菊花仙子要回天庭复命,为感谢子晋授曲之谊,便把菊花的种子遍洒缑山,并对子晋说:“菊花乃王母园中之仙草,它阳春发嫩芽,争春茎挺拔,秋风叶不落,披霜绽黄花;王子可三月采芽,九月采花,每日可早餐菊芽,晚饮菊茶,定使王子耳聪目明,春颜永住,定住王子早日得道,升入仙班。”菊花仙子临行又增与子晋菊花锦囊一只,嘱子晋三年后方可打开。
    三年后,子晋修道学成。按仙子锦囊之意,驾鹤吹笙,浮云而上,来到天庭瑶台。子晋和菊花仙子佳偶天成,珠联璧合,且同乘仙鹤遍历名山大川。当然,他们也从未忘记回故地缑山重游和呵护那亲手播下的菊花。
    这则神话传说故事,表现了人们对缑山仙菊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缑山仙菊所特有的甘淳清香之味的最原始的诠释。
    缑山仙菊,以甘淳清香著称,极富区域性的特质被人们视为神奇。它遍及缑山,山下也有零星分布,其域东至干河,北至休水,西至马涧,南至万安。缑山北望的白云山南麓,虽与缑山仅一水之隔,那里的菊花之味却和缑山仙菊大径相庭,其苦涩之味,不堪入口。
    野菊,古籍多有记载。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集经注》中,把菊分为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做羹食者,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做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写道;“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
    可见菊分两种,素有甘苦之别。而缑山仙菊实为甘菊中之佼佼者,它的甘淳清香和神奇功效为异地它山菊花所不备。古往今来,每逢清明、重阳前后,缑山的人们都要采集鲜嫩的菊芽和菊花,做为招待客人的山珍小菜和上等茗茶。用缑山仙菊芽腌制的小菜,食之可散风清热,平肝
    晋葛洪《玉函方》上记载的“王子晋变白增年方”中说,三月采菊苗,六月采菊叶,九月采菊花,十二月采菊根,经炮制后,“服用一年白发变黑;服之三年齿洛再生;五年,八十岁老翁变为儿童也”。而真实的王子晋,生前是个地道的养生家(王子死后才被道仙家所神化),常在缑山一带活动,其返老还童的“变白增年方”,是否从缑山仙菊中得到的印证,人们不得而知。
    近年来,缑山仙菊的医疗保健作用已经被人们所珍视,“缑山仙菊茶”的神奇功效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它集茶、药于一身,可为茶茗中之珍品。
    今天缑山脚下的饭店酒楼,遍用精心炮制的“缑山仙菊茶”招待过往宾客,凡经缑山的游人和商贾,闻仙菊茶香而驻足,他们无不对缑山的仙菊茶赞不绝口。这正是:“缑山因清香的仙菊而名闻遐迩,仙菊借福地仙山之誉而声名远播”。淘宝上如今也有卖的,可以淘宝搜:缑山仙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