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松风:用百方大印让《百家姓》再放异彩

2019-09-04 08:32 20834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袁松风:用百方大印让《百家姓》再放异彩

[复制链接]
法制与新闻洛阳 发表于 2019-9-4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袁松风:用百方大印让《百家姓》再放异彩法制与新闻客户端讯(文图/韩伟荣 郭跃铮)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国文字从实用性到艺术性,一代一代艺术家为之坚持不懈,推陈出新,传承数千年,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华夏姓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家姓》又是中国姓氏文化的代表。


2013年,袁松风在中国篆刻院研究生班毕业不久,就有了用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一百方大印,来表现《百家姓》的想法,在繁忙的部队工作之余,经过三年多精心缜密的酝酿准备,2016年在张家界苦战三个月终于创作出一百方《百家姓》大印。
8月份松风的《印证百家姓》系列一百方大印作品展览在广州越秀区博物馆隆重开幕,引起轰动效应,展期一延再延,持续两个多月。2017年11月,《根在河洛》百家姓系列作品又在洛阳洛邑古城展出达三个月,观众达两万多人,受到广泛好评。




纵观这批大印,在创作中他始终坚持在“清”的治印格调下,使每方印都紧贴经典,取材甲骨文、金文、小篆和缪篆等文字,广泛借鉴了古玺宽边印、秦代四格印、汉印和明清以来各流派吴昌硕、齐白石、黄士陵等大师的众多经典印作,创作中还借鉴了古代玺印中肖形印,搭配以传统的吉祥图案,根据内容再配上相关文字:如长宜子孙、金石寿、易得千金等,既是姓氏印,又是耳熟能详的吉祥语。力求达到百印百变,避免了印面和内容的单一重复,达到了创作与经典之间“似曾相识,不可名状”高超的艺术效果。他又综合多种百家姓研究资料,为每个印编纂了一个近百字的长边款,介绍了该姓的属地、出处、源流、名人等内容,蔚为大观,颇受欢迎。




让中国元素在方寸之间演绎着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松风的《百家姓》篆刻作品已成当代印坛的经典,成为他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力作。




松风的家乡在豫西洛宁仓颉造字台附近,上初中时班主任一手漂亮的板书让他为之痴迷,进而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家周边的山上有许多白色的滑石,比粉笔稍硬,他就把篆书写到石头上学着刻章,为他今后的书法篆刻创作奠定了基础。松风上军校时学的是文化管理专业,对书法、篆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再后来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生班进修两年,师承篆刻名家韩天衡,国内一流的篆刻名家也轮流授课,系统学习了篆刻的渊源、流派、发展与技法,成为他篆刻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印从书出”是篆刻创作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篆刻创作也无从谈起。松风学书自乙瑛碑入手,行书学米芾,小楷习《灵飞经》,其篆刻作品,空灵清新,朴厚雅致,既得笔法,又得墨法,在刀石相击中产生奇妙的艺术变化,让中国古文字具有了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篆刻的渊源可追溯到夏朝,大量出现在同时期的陶器上,被称之为陶印,到了商朝的青铜印就相对成熟完美了。”松风说,篆刻主要讲刀法、字法和章法。刀法分冲刀和切刀,冲刀线条光洁流畅,切刀古拙和生涩。字法要求配篆正确,字与字之间要变化灵活、风格统一。章法即布局,小印求空灵,大印讲匀停,整体上的感觉要有篆刻特有的金石味和残破美。




由于松风在篆刻艺术上的成就,篆刻作品先后被世界文字博物馆、万印楼、千唐志斋等机构收藏;先后应邀为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先生,以及刘源、杨国梁、隋永举等上将刻印。一个以《百家姓》篆刻为符号的系列艺术品增添了河洛文化的厚重,一个以篆刻为奋斗目标的艺术家在河洛大地熠熠生辉,大放异彩。






人物名片:
袁松风 1974年7月生于河南洛宁,先后毕业于解放军长沙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篆刻艺术院第二届研究生班,师从韩天衡、刘洪彪、许雄志等名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二炮兵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河南印社理事,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洛阳书画院副院长。书法作品七次在全军书法展中获奖。篆刻作品入展第七届西泠印社国际篆刻选拔赛,入展西泠印社《百年西泠 翰墨春秋》和《百年西泠 金石华章》大展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