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路与建议

2020-04-18 20:20 536982人阅读 0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新冠肺炎疫情下学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路与建议

[复制链接]
月下笛 发表于 2020-4-18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心理恐慌等负面情绪不可忽视。同时,目前多地实施的延迟开学、线上授课等措施,也可能会给师生的心理带来不小的影响,甚至引发各种心理危机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解决。



一、关于学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教师群体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面临着疫情本身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教师这一角色赋予的职责担当,又让他们必须和学生一起分担学习和心理上的压力,而教师的心理危机往往反过来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因此,教师群体的心理危机应该加以关注。

  在实践中,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在校学生而设置的;对教师进行的心理危机的培训活动,也是侧重于教师“助人”这一角色而非“自助”;同时,在教师的心理危机识别上,也存在着盲区。

  因此,对于各阶段教师的危机干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对高校教师而言,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心理咨询设施。高校往往建设有完备的心理咨询体系,同时,在疫情下多数高校也针对本校师生开通了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个体。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践中,就将心理健康状况的上报与疫情的每日上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往往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一方面,需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公开热线等方式进行求助。另一方面,也需要善于利用在“助人”的心理学培训中所掌握的知识,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对所有的教师而言,充分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实践中去,用充沛的工作热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来面对疫情,是避免心理耗竭、战胜心理危机的最佳途径。



二、关于在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因本次疫情引发情绪、行为等问题的同学,在超出自我调适能力范围时,均可根据自身情况寻求不同途径的心理支持。

  目前求助的主要途径是拨打全国各地的心理援助热线,也可以联系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教师,或者向所在的社区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信息。疫情结束返校后应主要依托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议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在学生返校后通过心理健康普查等形式对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筛查并主动干预。

  对于各阶段学生的危机干预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中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首先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及各种生理、行为反应,同时鼓励孩子向家人倾诉。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建议家长立即向外界求助,高年级学生也可视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由本人直接联系求助。

  2. 本科阶段学生的心理相对成熟,同时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也较为完善,本科生应该主动联系辅导员和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求助。

  3. 对于研究生阶段,应该充分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研究生应主动向导师汇报心理状态或问题,导师也应主动询问、发现并尝试一起解决,遇到需要专业人士介入的复杂问题时,导师应指导研究生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并第一时间关注问题解决情况。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本次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重视培养国民在大的疫情和自然灾害面前的强大心理素质和心理韧性。不能被灾难压倒、难倒,更不能在心理上被吓到。

  1. 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加入培养体系中。同时加强对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养,开展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相关培训等。

  2. 中小学应该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全面加入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应对灾害的良好心理素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