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琐录】名士周维新

2018-01-07 16:58 34824人阅读 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古城琐录】名士周维新

[复制链接]
守望者(亚修) 发表于 2018-1-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士周维新
    周维新字景文,号连塘,出生于公元1861年,是清末民国时期洛阳城北周村(今孟津县朝阳镇周寨村)人。如今人们提到他,总不忘介绍他是明代诰封武德将军、河南卫正千户周相(钰庵公)的第十一世孙。事实上,那是周家过去的荣光,当周维新出生的时候,家业早已败落了。
  出身贫寒的周维新勤奋好学,洛阳明达(今孟津)岁贡生杨伯峰便收他做了学生。周杨两家本来相距不远,论起来还是亲戚,因此少年周维新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照顾。杨伯峰很有学问,看人的眼光更不一般,除了周维新,后来名噪豫西的高福唐、许鼎臣等也是他的高足。担心这些学生因家贫而失学,杨伯峰不但不收学费,还时常拿出钱来让他们贴补家用。
  青年时期,周维新离开杨伯峰外出求学,同时也在河北怀庆府(今焦作、济源、原阳一带)教书,学问日益精进。公元1897年,37岁的他考取光绪丁酉科举人,成了官学教司、候选知县。眼看功名到手,可“未及仕国变”,清王朝不存在了,官学教司、候选知县这些名头也就成了镜花水月,周维新便回到乡里教书育人,以此维生。
  当时周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周维新自少年时起便常在树下临池读帖。他学王铎,临颜柳,楷书、行书、草书莫不精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周围向他求字的人很多。933年,许鼎臣在洛阳创办河洛国学专修馆(简称国学馆),自己任馆长,周维新则担任相当于教导主任一职。国学馆旨在向青年学子传授国学知识,弘扬河洛文化,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当时那里会聚了大批洛阳学者,如孙贡九、叶连三、万宝桢等都是前清举人,学养有素,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周维新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国学馆开设有诗经、易经、四书、论语、书法等课程,周维新主讲书法课,有时也讲论语课。当时他已70多岁,是书坛名家,讲书法课却毫不懈怠,从描红到临帖,都教得一丝不苟。
    1941年夏,周维新去世,时年81岁。就在去世前几个月,他为自己写下了500字的墓志铭,其中“嚼得菜根之味,行不背乎古先”的人生追求。

lyzjt 发表于 2018-1-1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国学馆”,呵呵了
沙发 2018-1-12 15:39 评论 收起评论
涛声微蓝 发表于 2018-1-17 1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2018-1-17 19:51 评论 收起评论
每天 发表于 2018-2-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扬国学,文明中华
地板 2018-2-27 10:29 评论 收起评论
少年闰土 发表于 2018-3-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5# 2018-3-4 16:1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