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发:嵩县:华夏民族之源 张赞恭

2020-01-01 16:11 21838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洛阳] 代发:嵩县:华夏民族之源 张赞恭

[复制链接]
大兵 发表于 2020-1-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9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上海《文汇报》编辑施宣圆主编的《千古之谜》一书,称“夏民族、夏国家的产生,从古自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我读后觉得太丢人了,中民族今天已有13多亿人,连自己民族的发祥地也搞不清楚。这在世界上怎能说得过去!于是我便到处查询古籍,终于在2006年8月我查到了答案:《帝王世纪》载:“远古时期,氏族名族多是以居住地的山民命名。如黄帝居轩辕之丘,名为轩辕氏;炎帝居历山,名为历山氏;禹妻居涂山,名为涂山氏。”古代河南省称为中州、中,陕西省岐山人周公姬旦作《周礼·职方氏》曰: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河南人就叫人了。其他八个州的山名都不叫山,所以当时就叫东 、西戎、南蛮、北狄。战国书《吕氏春秋·长利篇》也载:“周公,戎人也;伯成高,东夷人也。”战国书《国语·晋语》也载:西安市东郊骊山周围住的人叫作骊戎人,山西省南部垣曲县一带住的人叫作皋落狄人,湖北省一带住的人叫作楚蛮人,都还没称作華人。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1994年审定的《逸周书汇校集注·史记解》说:“在古代,華、莘二字混用,有莘氏也即有華氏。”《吕氏春秋·本味篇》说,商朝宰相伊尹出生于河南省嵩县伊水之滨空桑洞一带的有莘氏女家中,有莘氏即有華氏,再次证明,華族发源于河南省及其嵩县。
考证了華族源于嵩县,我们来看看夏族也源于嵩县的问题。战国书《国语·周语下》记载说,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劝谏灵王曰:尧舜时期,洪水经常泛滥,广大群众饱受水灾之苦,盼望帝王们赶快把水患治好。于是帝尧便命崇国氏族首领崇伯鲧前去治水,由于崇伯鲧这个人骄傲自大,不听大家意见,不遵从自然规律,只听取恶人共工意识,采用围堵洪水的办法治水,结果失败,被帝尧杀死在羽山之地。后来帝尧让贤给帝舜,帝舜便命崇伯鲧儿子崇伯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崇伯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纳众人意见,改堵水为疏水办法治水,“于外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治水成功。帝舜为表彰他的功德,便把帝位让贤给他。《史记·五帝本纪》说:“国号者,功之者也。”便把他的崇国赐封为“夏者,大也”的夏国,把他的崇族赐封为夏族。中国历史上華夏民族、華夏国家从此产生。
2007年4月30日,我把我的这个发现写成《夏民族,源于嵩县》一文,发表于《洛阳广播电视报》上,201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办的《黄河文化》期刊予以转发。2014年4月,此文又被收入《嵩县通史》之中,并经专家们的评审通过。2018年4月3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答《人民政协报》记者问时说:“夏民族确实产生于夏朝。”“崇国在嵩县 。”给予了肯定。
    今天,有人说我的这个发现“是个旧识”。我不得不把我的这个发现让我孙子重新发到网上(注:我81岁了,不会玩电脑)看有没有在2007年4月30日前有和我上述考证相同的。如果有,我的发现真算是“旧识”,我甘拜老师。
      

 楼主| 大兵 发表于 2020-1-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老先生发帖;如果不合适请管理员及时删除
沙发 2020-1-1 16:26 评论 收起评论
奔跑鐵腿 发表于 2020-7-29 0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板凳 2020-7-29 01:02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