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古滑国拜玄奘遗址

2018-02-12 14:29 42874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祭古滑国拜玄奘遗址

[复制链接]
liuyuzhang86002 发表于 2018-2-12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祭古滑国遗址和拜唐玄奘家祠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三日)



刘育章



   2016年4月8日,我与友人乔铜柱到偃师市府店镇一个村里参加一位好友父亲的三周年祭奠活动。乔铜柱是偃师人,也是个偃师通,对偃师的历史古迹、名人故居和文化遗存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席间他告诉我古滑国的遗址就在府店镇,因为我早就听说过秦国“灭滑”的故事,这引发了我去探寻古迹的兴趣。吃完饭,在府店镇政府一位姓袁的年轻人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了古滑国遗址。
   从207国道到府店镇右转大约三公里,穿过一个村庄,我们把车停在一个斜坡的高处。下车以后,穿过呈下坡之势的甬道,我们来到了一方空地,空地上栽着一棵槐树。空地的东边,是一个青砖砌成的城门,城门不大,有六七米高,两米多宽。城门洞上方,嵌着三块青砖,砖上刻着三个字“古滑城”,题款是“道光十七年三月立”。圆圆的砖券门,古色古香的土灰色,清道光年间的匾额,无不默默地再现着它曾经的沧桑和凄凉。
   古城门正对一个斜坡,斜坡南北两边,是两堵高高的土崖,袁同志告诉我们,这就是滑国故城的城墙。我们走到近前,细看其中的一段,厚厚的黄土从脚下壁立而起,到两米多高处,土层变得混乱起来,夹杂着许多碎瓦片,碎片的棱角枝枝杈杈,向外伸着,从这些伸出的残片上来看,土层中堆摞的有筒瓦、板瓦、瓦当等。瓦层的上方,是两米多高的夯土层,夯土层的上方,就是庄稼地了。
   进入“古滑城”的城门,在右手有一座院子,但是大门紧闭。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右边是“滑王城边演武修文翻青史”;左手边是“玄奘生地拜佛诵经成正觉”;横批“阿弥陀佛”,左手门边放了一块小黑板,上写“游客止步,参拜请进”。
这时陪同我的府店镇工作人员边敲门边喊任教授,片刻门开了一条缝,一位中年妇女露出脸的问道:“你们找谁?”回答后让我们先上一炷香,然后领我们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太太面前,给我们介绍说这就是任教授。
   任教授的年纪应该有八十多岁,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矍铄。我看见老人的右手打着石膏,正想问个究竟,老人却打开了话匣子,向我介绍起来。
  她叫任耐梅,曾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院及上海某科研所,现在儿女都在国外。她祖籍河南,因为信佛,1995年退休后便来到这里自愿守护着这一方遗迹,现在他与老伴一起住在这里。她用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把当时几成平地的玄奘祠,恢复成目前这种规模。她说今天刚从上海回来,因为前一段时间在劳动时不慎将左手摔成骨折,去上海治疗。医生告诉她已严重患上了骨质疏松症,今后在饮食中要注意调理。
  老人说:这前面有一条河是古滑河,也叫休水河。当年玄奘其父亡,其母被恶人霸占,为了让玄奘活命,便把他放在盆里让它随水漂流。玄奘哭一声,盆子便逆水上漂一点。当时这里有个寺庙,住着一个老和尚叫了空,他看见了这个孩子,便将孩子抱回。观襁褓知其生于农历四月初四,名陈祎,已足百天,脚趾有伤为记。收养在寺,8岁剃度受戒,法名玄奘。12岁便能登坛讲法。
  老人说:缑氏因缑山而名,而缑山就在这里,缑山因为传说中的西王母(姓缑)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又因为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在此驾鹤升仙而闻名。
  汉代《水经》卷十五记载:“休水又经延寿城南,缑氏县治,故滑费,春秋滑国郡所都也,王莽更名中亭,即缑氏城也。城有仙人祠,谓之仙人观。”
   根据以上记载可知,古缑氏城,即古滑城,南临休水。延寿城即在其上游的休水北岸。亦即今天的赵城古遗址。《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记载更加明确。“延寿城,即延寿关,在今河南巩县南。”
  周灵王之时,天纵奇才的太子王子晋,在古滑国境内的缑氏山演绎了“控鹤升仙”的神话,现留存有武则天手书碑刻《升仙太子碑》,9 K) s8 L#x8 N1 C“升仙”之说来源于相传太子王子晋因看破宫庭里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在此独自修身养性后“驾鹤升仙”。公元699年2月,76岁的武则天封禅路过此地时在此借宿,眺望不远处的“恭陵”,睹物思情,不胜伤感,遂洋洋洒洒写下两千余言的碑文,名为写升仙太子,实为描摹自己统治下的“武周盛世”,因书法神俊潇洒、婉约飘逸,又因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巧隐十个鸟形笔划,且采用“飞白体”书写,被书法界推崇为佼佼者,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乃此碑最大的艺术价值;这里还有乾隆御笔碑刻。
  按照任耐梅老人的分析,玄奘故里就应当在这里。二十多年前,她刚来的时候,这里已经破败不堪,只有一个破窑洞,她自己就住在窑洞里,四处奔波筹钱重修玄奘家祠。在近一个小时的交谈里,老人家不断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并提供实地考察资料,为这里才是玄奘大师的出生地提供证据。
    在修复玄奘家祠的过程中,老人经历了千辛万苦,为保护“古滑城”遗址,老人也吃了不少苦头,她曾带领居士无偿为少林寺除草,曾因为玄奘故里正名上访过,被警察局拘留过,政府也曾阻挠不允许她公开出门四处化缘筹钱,面对这一切,老人只是坦然地、不断地劝说那些人“不要为恶,是有因果的”。
   现在好了,老人说。在修复玄奘家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好人的帮助。老人修建的大经轮转盘的轴承是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外围108朵莲花的图案是上海一位艺人帮助设计的,图纸回来后老人带领居士们用复写纸在地上放大建成的。说完老人让一位女居士带领我们去参拜。
  当我们要离开时,老人又让居士推着她的轮椅,给我指点古滑国国王的点兵台、古滑河的位置;讲解门前的两块石碑的来历以及保护“古滑城”城门的艰辛。当把我们送出古滑城外时,老人给我们讲门外那条用青石铺的路的来历,清朝设置的古城门坚固依然,由于任耐梅居士的倾力保护,它如今依然古朴矗立,我想它是一尊碑,一尊民族文化的雕刻碑,同时又是任耐梅老人一种坚守和付出精神的碑。最后我们开车离去老人仍在望着我们离去的方向,我不知道老人还有什么需要告诉我们。
   面对老人这种精神和执着,我找不来更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我的敬意。
   回来查阅史料,对“古滑城”的来龙去脉有了更深、更进一步地了解。
    一、春秋滑国古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洛阳城东南43公里处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附近台地上,其范围是以今偃师市府店镇为中心,伸展到偃师东南巩义市西南以及登封市北部一带,其国都就在府店村北一公里偏东的地方,流经这里的一条小河就叫滑城河(也叫休水河)。
建国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在偃师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府店乡府店村北与滑城河(即休水)之间,南北长2.25公里、北端约1.5公里、南端宽约0.5公里的一处靴形台地上进行了试掘,从试掘情况来看,滑国故城是依据地形特点而修建。故城南北长,东西宽,北部依地形又向西突出一部分。城垣呈4弧形,平面大概作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北部约1000米,中部约700米,南部约50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
城垣临近台地边缘,因历年河水冲刷,大部分已经坍塌。北墙和部分东墙夯土层较薄,土质坚硬,其上压有布纹瓦层,其建筑年代在汉代以前;西墙和部分东墙的夯土层较厚,土质松软,内含战国陶片及布纹瓦。
    经考古勘探得知,四周城墙多被夷为平地,除西北部以外,大部分城墙埋于地下,地上地下的城垣基本上还能连成一整体,东城垣几乎全部湮埋于地下。城门南侧有一段城墙保存于地面上,夯层清晰可见,质地坚硬,呈红褪色或灰褪色。该城东北部有较丰富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城墙建于仰韶、龙山文化层之上,底部夯土为春秋时期所筑,应是春秋滑国故城城墙,与文献记载较为吻合。从现存的上部城墙中夹杂有大量的汉代、晋代绳纹瓦片等现象可以看出,该城址在汉至西晋时期曾多次修葺沿用。结果证明,春秋时期的滑国故城遗址就在这里。
   故城依地形而造,城垣呈弧形,三面环绕深壑,天然半岛似的地形,易守难攻,真是古代小国理想的建都之地。故城附近遗物极为丰富,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周、西汉和唐代等时期的遗物。
   1963年6月,滑国故城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它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今日小村古滑都 往事历历叹兴亡
    滑国是滑姓氏族春秋时期最后一个消失的国家。西周时周王室封同姓姬姓侯国于滑,伯爵,史称滑伯。《春秋》庄公十六年(前678年)云:“冬,十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与幽。”说明在刚刚进入春秋之世,滑国还是一个有能量的侯国,活跃于诸侯之间。
   古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 ,依山跨水,南有轘辕之关,北通古洛大道,位于周、郑、卫、晋诸国之间。由于诸侯之间的相互兼并,大国崛起,滑国很快沦为三等国家,作为大国的附庸,生存于强手相格的夹缝中。原属周,后属郑,又依于卫。《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郑人入滑,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帅师伐滑......”这段文字明确表述了滑国当时的弱小被欺、难以自持的处境。因此唐人里泰在所编的《括地志》中说:“缑氏......滑伯国也。韦昭云,姬姓小国也。”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郑国国君文公姬踕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是为穆公。消息传出,远在千里之外的秦穆公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兵车400辆长途奔袭郑国。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穆公元年(前627)春,秦穆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逢郑贾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军,故秦兵不至而还,晋败之于崤。”
   对于这件事,《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是这样记载的:“公元前627年,秦军拥兵,偷袭郑国,郑商人弦高遇秦师于滑,以郑使者名义犒师,并派人告郑。秦师知郑有备,灭滑而还”。
   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了三件事:
   一是秦国伐郑
   秦国的封地,我们都知道,大概在今陕西一带。郑国的封地,在今河南新郑一带。秦国到郑国,从西到东,要经过许多诸侯国。
秦国伐郑发生在秦穆公统治的时候。公元前628年的一天,有个叫杞子的人派人给穆公送信,信中说:“郑国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让我看管北门,你赶紧来吧,来了我把门打开,里应外合,灭掉郑国。”秦穆公一听有点动心了,就问身边的大臣蹇叔和百里奚。蹇叔是个明白人,一听就连说不可,“经过几个国家上千里路去袭击别人,很少有成功的。我军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不能去”!
    但是秦穆公在扩张领土的意念支配下,觉得郑国唾手可得,坚持要去,就派了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300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孟明等三人带兵袭郑。
   国王坚持要打,谁也没办法,蹇叔只好去为部队送行,他哭着对孟明说:“明啊,我看着你出军却看不到你回来呀!”穆公一听,咋还没出兵你就来送晦气?真是个乌鸦嘴!他很生气:“你个老不死的,你懂啥呀!你咋不早死呢,你要早死,你墓地的树都有一抱粗了啊!”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的军中,蹇叔又哭着送他:“儿啊,你回来时一定会遇到晋国的伏击,他们伏击的地方必定在崤山。崤山有两座山峰,它的南峰,是夏朝君王皋的墓;它的北峰,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它们之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
秦国的军队出发了,公元前627年2月来到了滑国地界。
   二是弦高犒军 滑国遭殃
    弦高是郑国的一个商人。鲁售公33年(前627年)的一天。他去周王室辖地洛阳经商,半路上遇见一个老朋友,两人谈论时政,朋友告诉弦高,穆公派兵袭郑,快要到了。
弦高虽然是个商人,但是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面对此事,他和蹇他相与谋,“曰:师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其势必袭郑。凡袭国者,以为无备也。今示以知其情,必不敢进。”乃矫郑伯之命,以十二牛劳之。三率相与谋曰:“凡袭人者,以为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备必固,进必无功。”乃还师而反。《淮南子·人间训》)
  秦军在班师归途中,攻打滑国,滑国从此灭亡。弦高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挽救了郑国,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吗?”
   可怜无辜的滑国做了替罪羊,钱财人口被抢掠一空。抢掠的玉帛、粮食和童男童女,装满数百辆大车,取道而回。
    三是崤之战
   秦袭郑不得,轻而易举地灭滑后,回师途中至晋境,晋国与滑国本同为姬姓国,便以“伐吾同姓”为由,在崤山设伏,使袭郑之秦军在此地全军覆没。
当时晋国在出兵前曾经有过一场争论,先轸说:“秦国不但不顾念我们国君新丧,反而乘机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滑国),实在太无礼。”从此可见当时滑还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着。晋国打败秦国以后,就把这个被秦国灭掉的滑国据为己有,也不论是否同姓了。
   三、玄奘家祠
   关于“玄奘家祠”,在上面我已经用很大篇幅叙述了“玄奘家祠”的概况,在此不再赘述。这里主要叙述有关玄奘的故事。
   据记载,玄奘,洛阳缑氏人。缑氏镇,位于河南省西部,属偃师市,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滑城河村,在初唐诞生了一位名叫陈祎的小孩,他就是以后影响世界的高僧玄奘大师,一位唐代闻名高僧、翻译家、旅行家。
   洛阳考古专家认为:唐代慧立等人公元688年所著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少年时,“虽钟鼓嘈杂于通衢,百戏叫歌于闾巷,士女如萃,亦未尝出也”。
  “玄奘”画中表现了一位中年的行脚僧人,长眉微须,身背经箧,经箧中清晰可见一卷卷经书,僧人右手持拂尘,左手持经卷。在僧人头的上方,从经箧上部垂吊下一盏小灯,让人们不禁想到漫漫求索路上,影伴孤身的行脚路程。
据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城门南侧尚住有数户陈姓人家,至九十年代,住户全部搬往台地上偏南部分,其村仍称“滑城河”。村民在原村址处沿崖筑窑,辟为“玄奘家祠”,在任耐梅居士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努力下,目前“玄奘家祠”占地近十亩,窑洞一排,经堂数间,依崖就势,院幽室净。
   古今多少事,都在烟雨中。烟雨滑城,一身沧桑的你积淀着历史的久远与厚重!
最后,我借用逯玉克《烟雨滑城》散文中的一首诗结束我的文章:“荒闉草木苍狐卧,野寺楼台白雉飞。涧水不知留往事,林花空自作芳菲……”
lyzjt 发表于 2018-2-2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沙发 2018-2-24 11: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liuyuzhang86002 发表于 2018-3-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
板凳 2018-3-16 11:20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