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247】诗之有法

2017-10-17 16:32 87995人阅读 43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247】诗之有法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6:36 编辑

    《诗之有法》
    主讲: 客居洛阳老师
    主持:马异涛老师


        诗之有法,句法、章法、换骨法;诗之有法,道法、禅法、乾坤法;诗之有法,法门、法宝、法自然。韵有玄机天地法,一诗一画一菩提。诗为骨血,通透之则灵窍开。诗为风貌,腹有之则神韵来。中华的汉字,是带有灵气的珍珠。诗意以穿之,则为彩练惊世俗。法度以化之,必将纵横写春秋。
        诗之有法,让我们跟随客居洛阳老师的讲述,从诗法说起。

01.jpg


IMG_5374.jp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6:39 编辑

        (诗)本身具有特殊性,更有它内在或者它延伸的广泛性。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有法,一切都需要依法。我们看老子的道德经就可以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所说的诗,其实就是我们对人的思想的艺术化的一种形容,可以用语言的形式把它表现为诗词、诗歌、甚至绘画或者艺术等,我们都可以广泛地称它为诗。若是在文字上,我们平时所做的各种讲座,各种文学体裁我们都称为诗,在心为志,在言为诗。所以说宇宙一切都有法,人世间一切都是法,我们的诗词,我们的诗学思想必然有法,我们所谓的诗这种文学体裁,诗学的艺术性、思想性,它必然有法可依。
         什么法呢?说到法,我们往往考虑到法律、法度、法制,其实我们可以用刚才说的《道德经》里面的话,“道法自然”,其实法就是道,道就是一种规律,一种必然规律。就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来决定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或许这种客观规律受我们主观意识的影响,也就是客观和主观的一种相互作用。
         我们这里有大多数都参加过我做过的一个诗词基础训练班,一个诗词写作的。我们学写作从诗词格律开始,包括平仄,对仗,押韵等等,诗词最基础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它就是法。

IMG_5352.jpg
沙发 2017-10-17 16:3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更早一些时间,我还在论坛做过一些讲座,比如说我们做的《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我们还做过一个《诗二十四品》,有的朋友来听过。诗二十四品是司空图的关于诗的各种意象,各种意味、风格的总结或者分类,其实这也是法。
       所以我们今天谈诗法是为什么呢,诗须有法,诗无定法”我们可以把这话记下来。我们所说的诗不要只理解为文学、文字表现的诗,而要首先把它看成一种思想,思想在文字上体现就是我们平时的诗词。平时写的唐诗宋词,在艺术上体现就是各种绘画,各种音乐,一切具有美感的东西。任何艺术都有规律,比如说绘画就需要各种画法,音乐就得有音乐的规律,诗呢,用文字来表达就得有文字的规律。所以说任何规律,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法度,这个法度的形成,它的约束性,来自于客观现实性或者艺术审美观的基础。
       诗无定法,它是有深厚背景的,它的所有一切都是在变,都是在动,我们所在的世界,包括我们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动。我们的世界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我们自己也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所以说我们的意念,我们所形成的一些艺术的观点,我们关于各种思想的观点,各种宗教的观点,它都符合这两条规律。所以我们既谈诗,又不完全拘泥在文学体裁和诗的范围之内,这样对一些专门喜欢写诗的朋友来说,这样从诗的精神上、意念上、整体的精神层次上,对写诗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一些不喜欢写诗,或者跟诗接触比较远的一些朋友,也非常贴近。

02.jpg


IMG_5354.jpg

板凳 2017-10-17 16:4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诗不是一些文人骚客们所独有的,诗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至少属于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所以诗离我们并不远,并不是说诗不是指那一小部分“诗人们”的,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是诗的国度,我们的历史就是诗的历史,所以说诗你想避也避不开,你想离也离不了,它就是在我们的血液里,在我们的骨子里。所以说我们的诗法就是我们的思想之法。
      下面还有一句,诗法就是思法,思法又衬映诗法,这不是绕口令,只是文字的表达不一样。所以在我们平时做诗词写作的时候,在我们欣赏诗词的时候,我们更多是领会其中的一种思想,同时在我们欣赏的时候,写作的时候,就把我们自己的思想融到文字里来,表达出来。然后自己看,或者他人看,又作为一种思想的传播。文字就是一个载体,我们的诗也是一个载体,它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非常艺术的形式来表达。
      艺术就是给我们带来美感的一种形式,所以诗离不开美,美离不开艺术。我们生活的所有的一切,只享受一个字,这个字就叫美。人们只追求一种美感,我们所说的美也不光是这个人长得好看,那个人长得不好看,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灵魂的一种体现,一种感受。所以说一切都是美,诗之美,就是一切美之凝萃的一个很焦点的东西。它凌驾于一切艺术之上,它超越一切所有外在形式表现的艺术美之上,这就是我们的诗。

03.jpg

地板 2017-10-17 16: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诗本身不是一门学问,它是所有学问的集大成者。比如我们说音乐,音乐是种美,我们诗包括了音乐的这种美,但是诗绝不仅仅体现于音乐美,音乐美在诗里的表现在诗里的每个平仄节奏上,表现在押韵上,表现在每一个长短段落之间或者诗的各个方面。
      还比如说绘画,诗超越绘画。绘画是给我们一种视觉感,音乐给我们一种听觉感,视觉需要借助我们的眼睛,绘画需要我们的视觉来感受这种画面的再现,这种经过艺术化的再现,也具有局限性。音乐也具有局限性,由此产生的各种其他艺术类型也都具有局限性。艺术种类非常多,包括舞蹈、包括其他的,甚至建筑都是具有艺术性的。我们国内的建筑,我们看到的国外的建筑,东方建筑和西方建筑,我们看到各种古典传统的中式建筑,比如各种寺院、庙宇都是各种雕梁画栋,国外的西洋风格的都是各种抱柱,各种雕塑,完全是两个不同风格的。所有这一切,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诗都凌驾在它们之上,也不能说凌驾它们,至少是诗能包涵了它们所有的要素。这就是我们之所以重视诗的原因。
      为什么重视诗?重视诗是我们从古到今,从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的起源开始,或者是我们最早的就说儒学吧,儒学童子至少应该读四书五经,应该是六经了吧。第一个就是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等。对诗的这种重视,它不完全是说我们读到的风、雅、颂,读到的当时的一种民风,当时的一种民谣、传说,也不是说表现的一种载体,它就是对诗这种形式的重视。

IMG_5355.jpg

IMG_5356.jpg

5# 2017-10-17 16:4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发展的过程到现在有几千年,至少经过了不同朝代的,比如说诗经时候都属于前秦时期了,我们都不可数了。实际上以前也能找到一些记述,但是非常少了。非常早的诗歌,它延续到后来出现了五言体,出现了各种乐府,特别到汉朝的时候,有汉乐府。汉乐府基本上都是五言,五个字一句,我们叫五言。再之前有个分支,叫楚辞,楚辞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屈原代表的这种诗歌和我们平时背的唐诗宋词应该是两个路的。它的风格带有典型的当时楚国地带的一些口气、口语,一些“兮”、“哉”等语气词。我们大致的延续的诗歌的脉络,其实也都是有法可依的。这个法,就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随着我们思想的不断进步,随着我们的知识面,包括时代的进步。
      诗史上,在我们今天认为它发展的最高峰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离我们现在从大唐开始应该有一千二三百年了吧,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化民族的一个顶峰所在。因为在这个阶段,它总结了各种诗词艺术,算是了一个顶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总结并且固定了,或者是确定了一种格律体,格律这个东西。
      所以说今天我第一个要说的诗法,就是格律,今天我们很多人,一说格律好像离我们很远,感觉中又离我们很近。我们学诗的时候,有这种把握度,对这个又陌生又熟悉。我们读唐诗的时候都是不懂什么是格律(主要是格律),但是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又熟悉不了格律,所以格律这个东西,一直是模模糊糊,就好像是文学上的一个特别要求,非常有特殊性,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远,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格律对我们而言其实它就是一种节奏感,所以说诗法之一就是要求一个节奏感。

IMG_5358.jpg

6# 2017-10-17 16: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中华文化的典型之一,中华文学的经典之一,它就是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在世界上就是唐诗宋词。我们猜想一下,把唐诗宋词里所有的格律要素都抽掉,我们每个人回去都可以玩味一番,唐诗它还是唐诗吗?宋词还是宋词吗?所以说格律这个要素本身,就是构成唐诗宋词的一个基本骨架。因为格律的主要特点不是说要求你必须你左两步,右两步,不是说要求你像跳舞一样必须按这个格式走。它规定的不是格式,它总结出来的是一种规律,是一种我们的汉语言最习惯的能达到美感的最极致的状态的意义。所以说格律不论我们学不学诗,不论我们是懂诗还是不懂诗,对格律,一定不能轻视,一定要重视它。
      我们从格律延伸来说,它与我们生活中所有事情也都是关联的。所有的事情也都是有节奏的,我们生活也需要有节奏,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有节奏的。比如我们每天都要经历,你不得不经历,每天都要经历日落日出,经历白昼和黑夜,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我们总是要经历春夏秋冬,我们总是要经历花开花落,所以说一切都是有节奏的。整个世界都是以节奏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以节奏来进行的。我们身处其中,焉能不了解其节奏哉?一定要注意,就是强调这一点。
IMG_5359.jpg

7# 2017-10-17 16:4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奏怎么表现呢?我把它延伸来说,它也有一定规律性,有些突破规律,但是在一定规律基础上才能突破。你不懂规律,你突破什么?所以我说我突破了非常古老的、陈旧的、历史的杂说,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创造了一种新的格律体,一种新的诗歌体,比如说所谓的现代诗歌,其实它们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离不开的。它用的还是汉字,它还是要用汉字来表达我们的各种思想。但是它就号称说破旧推新。但它推出什么呢?它没推出,所有的事情都有新陈代谢的,都有基础的,我们要先了解,先了解你否定的东西,你才能推出,推出新的。新和旧都是相对而来的,如果说要有种创新,什么叫新呢,有旧的比较才叫新,所以说你得把旧的先了解了才能推出你的新。你对旧的都不知道是什么你就把它否定了,它不行,它怎么不行呢?我们几千年文化传统下来的东西怎么不行呢?所以要先了解它。你说格律不行,格律约束我们,它在什么地方约束我们了?它约束我的要点有几点?它约束了我们,其实到目前为止,格律对我们形成最大的约束的因素是什么,是懒惰。它约束的只是懒人。只是不求甚解的,不喜欢用功,喜欢走捷径的人,它约束的只是这些人。我的言论听着挺尖锐,其实至少我认为是的很有道理的。
      关于格律,这是我的一个强调。所谓的诗法,格律就算其一。格律由什么组成呢,格律由平仄组成。我们学过初级格律了,都了解了,格律是由两平两仄排列,两平两仄的排列也就是我们说话的声音。我们说话是有腔调的,我们汉语的发音是有声调的,有高声有低声,有扬起来的声有拐弯的声。这是我们汉语发音的最基本的规律。
IMG_5360.jpg

8# 2017-10-17 16:4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平时读文章也好,读诗也好,我们所说的抑扬顿挫其实就靠我们声音不同的安排它才能形成的抑扬顿挫。抑扬顿挫本来说的就是节奏感。怎么扬,怎么顿,这就完全由声的平仄来决定的。我们平时就比如说我现在在说话,可能说话声音很高,有时候说话声音很低,而且面对不同的情况我的声音、声调也不同,不仅是声音的大小,而且我每个字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中国的文字,我们国家的汉字,它确实是有灵性的,每个字都有灵性,象形字就是,写什么就是什么,就像什么。比如美字,什么是美,美字怎么写?就是上面一个羊,有一对非常漂亮的大角,下面一个大,这就是象形,这在过去就很美的。我们看过去比较早期的人类,祭祀的时候就插羊角,就表现非常美的一种状态。这就是美,它是象形字,而且我看到美,一下子就想到这些了,这个美给我们一种灵魂上的贯穿感。其实每个字都是,我们看到好的字,就觉得心里非常美,非常好。
    比如看到思想两个字,我们就知道这是在想,同时条件反射,我们也在想。我们看到思念两个字我们就会思念了,我们看到非常憎恨的、非常厌恶的词,我们可能也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文字对你的刺激感,你对文字的反应感,它就是文字所具有的个性,它本身就具有灵魂,它甚至就具有生命。所以我们所说的美好的文章,我们所说的各种体裁的文字的表达,哪怕一篇公文,非常工整的公文,我们觉得很单调。但是单调只是它的文字的生命状态,非常严肃的状态,上级给下级下的公文。同样这些字,我们把它组成一个诗体,它就具有另外一种生命状态。所以中国的文字不仅具有生命,而且具有灵性。不同的文字的品格就构成了不同的生命现象,不同的灵魂现象。而我们所说的诗词,正是对这种文字的不同的灵性串起来,或者编织起来,构成一副具有灵魂的意象也好,美丽也好,构成我们喜欢看到的东西。
IMG_5365.jpg

9# 2017-10-17 16:4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写了一句:“平水之不平,韵律有别声。”平水,学过韵律的朋友都知道,我指的就是平水韵。平水韵就是诗的一种韵,平水韵不平,这两个平有两个不同的味道,就是对文字的运用,对诗的押韵的韵脚,它就要求一种规律。它是把汉语的读音分成不同的类,分成四声。平水韵里说的就是平、上、去、入,平声就是我们所说的,按现代汉语拼音的规律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就是包括去声,上声,入声。上声念(shǎng)声,因为上声都是拐弯的,比如“曲”、“水”,不是像“去”、“大”等这些是属于去声。所以声律的不同构成了节奏感的要素,因为节奏感的要素在诗词里由平仄两个字组成,由平仄这两个好像非常简单的要素,就构成了节奏。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现象,所有的物体,看起来非常复杂,实质上它都是完全由最简单的事情构成的。
       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眼神、头发、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完全是由最简单的粒子构成的。我们怎么来的,这世界怎么来的,这世界的发展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琢磨,但是完全是由最简单的要素组成的。在道家上说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或是“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这就是一种反应。按现代科学的观点,就是任何简单的物体,任何简单的主体,它都具有自己生产、自己管理的能力,这是宇宙规律,不是谁规定的。一盘散沙就现象来说,它就可以自我形成规则图案,它就是自我组织。就比如一棵大树的树干枝繁叶茂,各种形态,它就完全是简单的一种分叉的复制,不断的复制。它就是一种自我管理、自我组织。
04.jpg

10# 2017-10-17 16:4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诗词来说,我把它归为平仄,所以由平仄而决定了诗词的各种变化。李白、杜甫,或者是千千万万的诗人,还有我们在座的很多诗人,最基本的起点就是由平仄来的。所以我们学习一种学问,或者我们要参详一种复杂的事物,就从它最简单的第一点出发。韵律就跟平仄有关,它的变化就构成了一定的韵律,就表现出一些非常美感的东西。比如音乐有韵律,绘画有韵律,书法也有韵律,信笔书来其实就是一种韵感律,韵律感的基础是节奏感。
     进而我们来说诗法的下一步,也不是说下一步,诗法也没有严格的哪个先哪个后,我们只说其中的几个要素。看这句话我们就明白了意思:“拱壁江山谁仪仗,虚实变化有回音” ,说的就是一种对仗。我经常用“拱壁江山谁仪仗”来形容关于诗词的对仗。什么叫对仗呢?对仗就我们平常经常看到的对联,就像我们过年要贴春联,山门要贴门联,家里中堂也要贴的左一联,右一联,这就是一种对仗。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称美。
05.jpg

11# 2017-10-17 16:5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所说的诗法,由几个主要要素组成,刚才说的是平仄,现在来说对仗。对仗也是诗体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看古典诗词,就会发现它有一个特点:它都是双数句,要么就是四句,要么就是八句,要么就是十句,或者是写六句,它不会写成五句,它也不会写成七句,即使写得很长很长,它也是双数句。为什么要写双数句呢,一会我们会列几个诗的例子,这些都是双数句,即使它不形成文字上、修辞上的对仗关系,它也构成了一个对称美。所以诗词首先要站到我的角度才能表现“拱壁江山谁仪仗”。另外这种对仗——诗词里的对仗,文学上的对仗,甚至我们生活里的对仗,它不是左边和右边完全一样的对称,它不是镜像(就是一个镜子,前面放一个东西,镜子里面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一切方位相反,这叫镜像)。
       我们所说的艺术上的对仗,包括对联、诗词,包括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对仗,它不完全等于对称。艺术上我们一定要区别的一点,它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一个天一个地,相当于一男一女,相当于 山一石,相当于一远一近,相当于一黑一白等等这种比喻。它要有区别的,要有虚实区别的。就比如说“拱壁江山”,我们都会想到什么?左边文,右边武,做为一个皇帝,一个国家的象征,国家需要文官一排,武官一排,需要文人集团作为智囊,需要武官一队作为带兵出征。所以保卫国家需要文武,文武双修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作为一个国家更不能是只有文或都只有武,国家全都是文人不行,那是学校,或者是个文人团体;全都是武人也不行,那是兵营,或者土匪窝。所以说有文有武才能产生一种对称感,文武对应的就是虚实。
IMG_5367.jpg

12# 2017-10-17 16:5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体会一下,比如说武是什么?武就是动手动脚,舞刀弄枪,非常真实,抡起刀就见血,挥起拳就给人打倒;文呢,文是“他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文人舌头就等于刀,他用舌头就能杀你,他用的手段都是虚的。它所表现的形式,我说的有点血淋淋的,但其实我们还是要增加点美感。文人也可以策划,文人也可以有思想,文人可以把所有的历史记载,把所有思想进行表现、凝结。文的总的表现是一种虚的,你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但是能感受到。武的就是你不仅看到,还能挨到。文班和武班是形成一种对仗的关系,左一班文,右一班武,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叫对仗。并不是说左右都是一样的。左右都一样,要么就是文人圈,一帮酸秀才,秀才圈,所以它们都构不成一种美,而且我们又总结出说经常说美,这也美,那也美,又说艺术。
      所有的美,所有的艺术,它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虚实观。所以我认为诗法或者是其它之法最根本的法度就是虚实。虚实的一切,虚实的互动,虚实的互容,虚实的碰撞,虚实的纠缠,虚实的不同的分配,我认为这就是诗法。更多的诗法我认为在诗之外。用诗外的一些感受我们再来看到我们文字里的一些东西。有一篇文章是元朝一位诗人杨载,他写了一本《诗法家数》,有兴趣的回去可以查一查。《诗法家数》就讲了关于虚实,中间有风、雅、颂,有各种五言怎么写,五言有什么特点,七言有什么特点,诗怎么起、怎么承、怎么转、怎么合,什么叫诗眼,等等说了很多。对诗词有兴趣的我们回头可以去搜索一下。今天这里我也可以介绍一下,但是我介绍的跟他写的不一样,因为他写的东西我们回家看就可以看到,就不用我来说了,要我来读一遍没有意思的,浪费大家时间。我要说的是他那里没有写到的,或者在其它处,网络上报纸上书刊里咱不知道的,一些我个人的观点,这样我们在一起交流起来才有价值,也有听点,也有赞扬点。夸我也好,批评我也好,都没关系。

IMG_5387.jpg

13# 2017-10-17 16:5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我们就说到了诗的一些更重要的特点,看我写的这两句话:“神龙见首不见尾,龙尾原在云深处”。“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在平时说话、交流或者形容某些事情,经常用的词,说“这个人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露个头就跑了,不知所踪,常在云深不知处”,这表现什么呢?表现了一种灵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人像龙一样的,一种神性,其实我们诗里不就追求这种灵性吗?可以见,又不可见,就好像刚才讲的 “诗须有法,诗无定法”,其实这种认识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也经常说,给大家定个规矩,大家都得遵守,规矩又不是死的,今天规定两点半来,是不是有迟到的,各有各的事,这都有变化,我来的晚了我就不能来了?那也没那个说法。来得早了我也不奖励你,来得晚了我也不罚你。就这么个意思。也可能今天换了个地方,举了这么个例子。同样一件事情由不同的渠道完成,我们表达同一件的不同的意象,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比如说同一个课题,我说大家写秋叶,诗词群里都知道,我出这个作业写秋叶,每个人就从不同的角度写,有的可以写“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有的可以写“满山霜红”,有的可以写“雨打飘零”的那种秋天萧瑟的感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视角,以及不同的思路,他们写出来都不一样。
       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今天写这么个秋叶,单单一个秋天的叶子,今天这么写,明天再写的时候你又不会那么写。因为今天和明天完全是不一样的你,今天的人和昨天的你是不在同一时间轴上的。所以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讲究的是一种灵性,这个灵性也是在一定规律下有变化的。虽然以前我做过相关的讲座和议论,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我还是,不说三遍,也说个四遍五遍的。我要说的是,无论作诗,还是做事,还是我们做人,都要有一个布局观。
08.jpg

IMG_5386.jpg

14# 2017-10-17 16: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谋篇布局,在诗里我们的称呼叫章法,或者叫结构。其实它不仅仅是用在诗的学问,它是我们做人的学问,是我们做事的学问,它是我们整个一生的学问。我说的比较大,但其实它比我说的还要大。所以在诗里我一直强调一句话,谋篇和炼字是永远的课题。谋篇就是对于章法的运用。我们工作的计划、安排就是谋篇,对于一件事情如何去做,如何去启动,这种概念就是谋篇。所以说“三思而后行”、“谋后而动”,先谋后动,想好了再去动,一定要看准了再走,订了计划了再走,不然前面的石头是假的,就掉沟里了,万丈深渊,完全是糊弄人的。在诗词写作当中,欣赏诗词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诗词篇章的完整性,它就是谋篇的结果。正如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写文章要有开篇,要有结尾,开篇怎么开,结尾怎么结,中间要有些故事,开篇该怎么往下接。
      其实谋篇布局在我们上小学,写小学作文的时候老师已经教给我们了。我们在诗词讲座,或者在做诗词普及的时候,一再重视谋篇,就是我们从小就学过的东西,而且我们生活中不断经历的东西,比如我们要做一个事业,我要谋划一件事情,我要盖一座大厦,我要完成一段壮举,我肯定要给自己做规划,就是我们在人生的初期阶段,也会给自己谋划。比如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我想以后要成为大作家,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我要当飞行员等等,都有自己的理想,要怎样实现我们的理想,这就是计划。比如我要当医生,我就要去学医,我得到医院里工作,或者自己去行医,落实这种策划那就是谋篇布局。所以说不仅人生每一步都得谋篇,这个不是你不想的,你违反自然规律,你就要碰头,你就要失败。因为它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然规律,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起,起完之后,它不可能有激变,激变是另外一种情况。

IMG_5390.jpg

15# 2017-10-17 16:5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承、转、合”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种自然之法,我们所说的诗法经常要强调起承转合,它是自然之法在我们诗词写作当中的应用。它同样可以应用到音乐创作当中,同样可以应用到艺术如绘画、书法,包括建筑等,运用到一切当中。它也同样应用到对事情、事业、工程种种的谋划当中。我说得不算夸张,我们可以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我们现在至少都是成年人,各自经历过一些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工作,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有过不同的经历,每一件事情都有起有终。即使我们的宇宙,也是有一天,一声大爆炸,形成了我们这个宇宙。它最终是热死还是冷死,宇宙最终也要有终结的。我们的太阳光芒万丈,好像天长地久,但太阳也是有生命的,科学家们计算它有一百亿年的历史,它现在正是中年期。它老了也会死,它老年会怎么样呢?它不会像人一样,老了会瘦,它越老越胖,最后爆炸了,这是恒星。所有一切都会终结的,它都有起的一阶段,大自然也是,就像我刚才说的规律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有起、合,都有变化。还有诗,也都有变化。
     所有的一切都具有对称性,我们的宇宙也有对称性,所以诗也有对称性。我强调的是一种对应的关系,对称性是具有美感的,为什么对称性具有美感呢?它美在什么地方呢?就比如说我们有左手,还有右手,有左腿,还有右腿,就有一个鼻子还在中间。假如说有人因为意外原因或者其它原因失去某种平衡,我们至少不能说它很美。同样这种对称性最重要最基础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基础是安全感,我们在欣赏一种美感的时候,我们首先自己就有安全感,如果你在心惊胆战、担惊受怕的时候会去想过一篇美文吗?你会去品尝一顿美味佳肴吗?不会,所以这种美感的前提是安全感。对仗、对称为什么会提供安全感呢?因为它是一左一右,正好是一个支撑,所以我们在进行某项事情的策划、谋划的时候,或者写作时准备对它构思的时候,甚至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画画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平衡感。平衡感其实表现的是其一种,对仗和它表现的是一样的。它的最终艺术感,内在本质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感。对仗的平衡感表现在它左右对称,或者是两个方向对称,其它方面平衡感的表现在一种动态的平衡比如说,有虚有实。
07.jpg

16# 2017-10-17 16:5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起承转合”再接着说几句,是关于谋篇布局的。我们不仅说整体谋划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对世界的意义,也不仅是对个人写作的意义。它最重要的一点,它也表现为一种平衡感。这种平衡感我们更多、更深层次地来看,它表现在一种,我们用虚和实也是来构成一种平衡感。这个我在以前的讲座中提到过。
      虚和实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构成所有艺术的重要核心之一。所有的艺术,记住,所有的,只要是具有艺术感,艺术品味的,它都有虚和实的概念。就好像是所有的诗词,格律都起点于平仄,这都是相对应的。包括我们世界的解释都含有阴、阳,其实阴阳也都有虚实感。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下,阳就是实,阴就是虚。我们直观感觉是这样吧?白天的时候就是阳光普照,一切都在阳光底下,非常清晰,非常实。夜晚的时候,三米之外我看不清你什么样。三米之外我以为你是个鬼呢。也是因为太虚,所以构成一种意念、意象。虚和实就是我们感知的两个要素,这两个要素之间平衡,组织得当,就构成一种美的效果。所以所谓的美感、灵感,它是有迹可循的。所有的灵感都是可以抓得住的。灵感不仅仅属于天才。我们所说的讲究诗法,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抓住灵感,因为我们有规律可循。做个比喻,或者举例说明,关于写作,经我所说的所有诗学在内,完全不仅是在诗学范围之内,下面我就以诗学的概念来说。
17.jpg

IMG_5392.jpg

17# 2017-10-17 16:5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写作诗词的时候,或者其它文学体裁也一样的。我们记住八个字:虚话实写,实话虚写。只要你把这八个字真正地领会到而且能运用到,你的诗、你的句子必定活灵活现。我敢这么断定。除了这八个字还要记住:一句之内,有虚有实。一定要有虚有实,每句之内都要有虚有实。句和句之间也要虚实平衡,虚实对应。就比如我刚才做的对仗,好像一文班一武班,一文一武来对称。我们把武看作实,把文看作虚。对仗也有一个规律,首先是有虚有实,两个不能完全是实,上句是实,下句是虚,这样形成美感。而且它一定得有个次序,这个次序是不能变的。为什么不能变,是我总结出来的,翻阅了大量的经典,也有理论依据,也能解释通的。任何对仗,包括对联,包括所有山门的门联等必定是上句要实,下句要虚。这点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很确定。
      关于“拱壁江山”,关于“神龙见首不见尾”,说这个灵动,其实关于灵动,是由谋篇来组成的。因为设计,我们按这个来设计的。它的灵动还在于我们对它的虚实进行安排。虚实说起来挺玄乎,关于虚实概念,我可以一说再说,我可以反复地说。虚实,什么叫实,什么叫虚?虚和实单独都不成立的。你说它就是虚,没有道理的。虚实都是比较出来的。相对而言才叫虚,相对而言才叫实。说我长的黑,因为我旁边坐的人比较白而已。我旁边坐一非洲朋友,我又是白的了,你说我是白是黑?你说这人个儿不高,有比我还低的。我们俩站在一起我又是大高个儿。就是说这人高和低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虚实表现的就是这样,什么叫实,什么叫虚,有比较才有虚实。所以说我们说的对仗,上句要实,下句要虚,它们之间的虚实就是一种相对的,上句写了山、水,下句就写山里的人,山和水怎么动,山和水之间有一个高士在那里隐居,有童子,有老道等等都可以,前面是实在的客观,后面是一个动的,动静之间,大小之间,远近之间都构成虚实的一种关系。
16.jpg

IMG_5394.jpg

18# 2017-10-17 17:0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7:19 编辑

      虚实是以一种相对的观念来表现,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或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明白有虚有实的概念。整个诗体,比如我们在进行诗词写作,就是虚实的大虚实、小虚实的一种虚实安排。比如说起承转合,它的布局,我们从起,它又牵涉到我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触景生情,景是什么?景是实在的;情是什么?情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我们能感受到的,虚的。所以说前面我们可以看到景,后面才有生情。所以虚和实之间构成一体,触景生情才构成一些美妙的事。或者是因情而景,再生情,就是虚实有变化。就比如刚才讲对仗,有虚有实,两句前面实的要写,后面虚的也要写等等,这都是。
      说的再细一点就是我说的“虚话实写,实话虚写”。这就是对待虚实的一种处理。所以整个一首诗就是由虚实构成的。整体上大虚实、小虚实,中间小环节有虚有实。包括每个字,字和字之间有虚有实。我们以这个观点来看待它。我只提供一种思维方法,这样我们无论写什么有这方面的考虑,这样我们的诗词写作就会达到一种灵性。
      灵性很重要,诗写得灵不灵,下面这句话:“文字的灵魂,舞动的精灵”。文字的灵魂讲了,舞动的精灵也是说它。我们不仅有谋篇,不仅有对仗,不仅有押韵,不仅有格律等这些知识,我们最重要的是写诗还有一个特点,要炼字。冶炼的炼,不是练习的练。字要千锤百炼,要进熔炉里,要把它化了再成形,就像炼丹一样,太上老君炼丹,就要达到这种程度。
13.jpg

IMG_5396.jpg

19# 2017-10-17 17:0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7:18 编辑

       炼字就是炼诗眼,诗无眼则不活,一旦诗有眼就活,所以很多诗可以一字救活一首诗,正比如,一个人一生可能就那么一件漂亮事,他就名垂青史了;一个人这一生可能就写了这一首漂亮诗,他也名垂青史了。就比如前段时间讲过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这是他的一个事件。一个字写的真的精彩,其实我们别的写得差点就遮掩过去了。它是一颗太阳,它的光芒会遮掩住你所有的小瑕疵,当然了这个太阳不是那么容易生成的。所以说对文字,文字既然有灵魂,文字既然有生命,文字既然有个性,那么我们就要识别它,运用它,对文字怎么应用,我们就要炼字。
       在诗学里,我们说的炼字,主要指炼虚字。虚字就是除了实字以外的字。实字指名词、代词、代名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你、我、他,这都是实字。诗词里的虚字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他词的几乎没有,很少。比如一些连词、叹词、助词等等。注意到没有?我们在诗词中几乎读不到“的”字,现代诗里“啊”,大喊什么“大地呀”等等,“啊”“呀”等语气词……我们在诗词里非常干净,没有这些东西,它的虚词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它的偶尔会带,但不以它为主。所以说诗词都是积淀,非常精炼。它不是一拧,拧出很多多余的水,都是结晶。所以它能名扬中外,能名垂千秋。所以到现在我们还能感觉到唐诗宋词的风采。
12.jpg

IMG_5398.jpg

20# 2017-10-17 17: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7:17 编辑

      关于文字,怎么炼字,以炼虚字为主。为什么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过去诗人为什么那么苦,为什么费那么大劲儿,就是为了一个字。“吟安一个字”,胡子我都捻断好几根了。所以这个字,推敲那个字到底用什么,用在什么地方,特别用心。过去诗人对用心是超出我们现代人想像的。不仅仅是我们现代人非常浮躁,静不下心来,也就是浮躁,所以用心静致才能吟出来千古绝篇。就好像我们自己还能知道李白、杜甫,自己还能知道李商隐、李清照,还能知道苏轼,这是一种沉淀。并不完全因为他们是天才,他们是有方法的,他们的方法可能他自己也不一定知道,但咱们知道,这就叫炼字,这个我们知道。他们是因为天生聪明,他的灵感他觉得符合艺术美他就那么做。我们把根据前人一些作品,我们通过现代的科学方法分析出来,我们总结出来他们的规律,再应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这样也好。
      炼字还有个特点,炼字其实就是炼角度,对一个字的推敲都是炼角度,字也是一样的,这个道理我们延伸开来。对一个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了,我们就面临这个问题了。我们怎么解决它,这和炼字是一个道理,我们工作上的事情,我们生活上的事情。说我今天就没钱了,有很多方法包括偷,包括抢,这些事情不能做;包括你去工作,去做生意去学习等等。路有千条,有好有不好,需要你选择。所以不同的角度来切入这个问题去看,你的角度即使就那么几个,没经过比对就也不能好到哪儿。对于你写诗来说,你的角度就那么几个你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所以说炼字的重要之处就是炼角度。

11.jpg

IMG_5401.jpg

21# 2017-10-17 17:02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7:16 编辑

      诗里每一个学问都是生活中学问的映衬,都是一种反映。所以说我们学诗学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度的变换,这道理我们大家都明白。最熟悉的一个词叫“换位思考”,这个非常重要。举个例子,我就愿意举这个字,这个“来”字。比如说我就指这个“来”字,来和去的来,这个字我用在诗的某一句,朋友来、东风来,我就觉得它能更好,我觉得不太恰当,我觉得好,他觉得不好,“来”字用什么字来换呢?我们能不能想出来,我们就开始换角度了。我说炼字就是炼角度,“来”字可以用“去”字来换,“来”是奔我而来,“去”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所以“来”就可以用“去”代替它。换角度它就是个“去”,他从东面来,是向西面去的。同样它本身动作不变,但你角度不同,你选的字也不同,它带来效果也不能,因为每个动词都有它不同的意味。
      我们还可以继续换,还是一个“来”字,我们还可以把它变成“飞”、“擦”,或者是比如说“擦肩而过”,它就是来了,只是不同角度而已。或者“穿堂而过”的“穿”,“穿过”的“穿”,都是“来”,都可以看作来。所以同样,你要这么想你的选择角度是不是很多了?甚至我还可以用“上”我还可用“下”来代替它。我从下往上看它就是“下”,我从上往下看就是“上”。还是我们换角度了,它的动作不变,只是我们的方位变了。所以说炼字的关键的一个就是换角度。这样的思路的话,我们有时候这个字怎么换,换不了,现在是不是有思路了?我们不妨把自己的角度换一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IMG_5404.jpg

IMG_5419.jpg

22# 2017-10-17 17:0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头疙瘩 于 2017-10-17 17:15 编辑

      我经常在听诗词讲座时我经常说一句话:“所谓的天才只不过是比别人多看一眼”。什么叫天才,我们这群人中间有的人特别聪明,有的人比较笨,有的简直就是天才。有时候自己很难觉得是天才。什么叫天才,我们给他下个定义,就是他比我们会换角度,我们看一眼就走了,我们很多人,看一眼看第二眼,这是聪明人,前面看,后面看,掰碎了着看,捻断了看,还是看不够,这个人就是天才。从里面到外边,他看的不同,他换的角度多,说明他的视野就大,他看到的你没看到,你没看到的他看到了。他看到了必然会有更多的判断、更多的选择,当然比你聪明了。
      现在我们理解了,为什么贾岛会有“推敲”,甚至把韩愈的人马都给撞到了;为什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为什么过去诗人有那么多苦吟呢?他们不断地换角度,或者他们的角度不了所以才,我们的角度比较多,所以我们没有他们那么苦。不代表我们比他们聪明,这方面比较聪明。所以说文字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怎么利用,以不同的角度看,你看的角度小,其实我们生活中都有这个概念。那个成语叫“盲人摸象”,摸了个大粗腿,大象就是个腿;摸了个尾巴,大象就是个小尾巴。又有个盲人,摸完象再摸鼻子,再摸身,全身都摸遍了,这样大象和我们看到的差不多了。所以他就比别的聪明了,他就是盲人中的天才,仅仅他比别人多摸了几下。这个道理,炼字也是非常重要的。
IMG_5407.jpg

IMG_5424.jpg


23# 2017-10-17 17:0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里的每个学问都是独立的,都是重要的,每一个概念都是有很深的现实基础的,所以说诗离我们并不远,诗并不是隔绝我们的高大上的,又高端,又酸文人的专有的,它是属于每个人的。
      我们再推出几句话“情味属于谁,诗里味几何。”为什么这么写呢?因为诗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叫“诗言志”,我也经常说:“无情之人不要写诗,无情之人不要言诗,无情之人也不要评诗。”诗言的是一种情,有情感的。至少这种情感,有不同的品味状态,雄心壮志也是情,哀婉也是情,低头叹息,浓浓诗语都是情,什么是情?情就是一种人间滋味,这个人有人情味,说白了就是有人味。人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说得难听点,这人没一点人味。诗就代表一种人情味,这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情感,所以说诗里必须表现一种情感,也不能说必须,它必然会有一种情感。
15.jpg

IMG_5413.jpg

24# 2017-10-17 17:0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们写诗的时候没有情,比如说上司军长命令我写首诗,我就得写诗。假如说,这个形容。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想写诗,又不得不写。就好像曹植当年,他就得完成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他必须写完,他不写完,他的兄弟就要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哪来的情啊?有情没有?他还是有情的,有的人说,我没有情绪啊,我这两天很烦呢,还要我写诗?其实这烦就是情。你把这烦写出来呀。就好像宋朝的朱淑真写的“愁来天不管”,就是愁,烦她就愁,愁才烦呢。烦它本身就是很浓的一种情,非常烦,好烦呢。把这个烦写出来。怎么个烦,我们很讨厌这种烦,但是我们品味一下,烦也带来一种美感。烦也有一种品味,把这个最恶劣的情绪,进行艺术化,这种情绪是不是也就美化了,这情绪美化的同时你自己的心境是不是也好了?所以我曾经说,写诗的人真正都漂亮,爱诗的人都是帅的,真是这样。内在的这种感觉,能改善人,是真的。所以说关于诗里必须有情味,情味多少我们都要会转化,也就是所谓的情绪管理。
      有的人经常上一种“成功学”的课,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带队,怎么去组织一些事件等等,其实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来写诗。写诗就是一种情绪管理。包括前些时候在群里议论,说哪些诗人是不会自杀的。我们写格律诗的人,写古典诗的人是不会自杀的。他可以被摧残,可以被打死,可以被杀头,但是他不会去自杀,他不会去跳楼的。他可以委屈死,甚至可以被欺负死,但他不会去自杀。为什么?我们也见过很多现代有名的诗人,所谓现代诗人去自杀,比如海子,比如顾城。
14.jpg

IMG_5415.jpg

25# 2017-10-17 17:0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写格律诗的人,写古典诗的人不会去自杀,这就是诗里,首先我们学诗就锻炼了我们谋篇布局的胸襟,我们有大局观,我们不因一丝一小事而毁了自己的前程,毁了自己的一生,我们不因为一个小细节就……。情绪管理就是诗词本身,既有美的存在,又有情绪管理。所以说斟字酌句,两句三年得,他就是情绪管理。这种情绪管理用韵律来约束,用旋律来规划,这就是艺术化。
      什么叫艺术化?艺术不是说现代诗有些人写的,我不一味地反对现代诗,有些人写的就是可发而不可收。我们写格律诗词,它就可收可发。我们能把自己心情发挥得恣意荡漾,又能收得回来;收得回来我们又能余味不尽,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这是一种现象,我这个主要不贬低谁,但是褒扬我们不为钱的人,褒扬我们现在这些为诗的爱好而去努力的人,这是值得的。如果进行这种长期训练的话,比如我们追求一种美感,追求情味。这种情味,就好像前面我做的一个讲座,叫《诗二十四品》,这个品味,它每一个品都是非常高雅的,有情调的,有情致的,要么就是非常有好的情意,非常陶冶情操的。诗二十四品里没有一个是低级下流。非常熟悉的,雄浑、委曲、流动、含蓄等等,都是讲究各种艺术的品味的。说白了,每一品都是高大上,真的可以这么说。从来没有龌龊、阴谋、计较、尖酸刻薄,都可以写进诗品。所以情绪一旦管理,我们的情绪一旦经过管理,就会升华。经过管理的情绪都是好的情绪。那些不经过管理的,任意放肆的情绪,都是容易走向偏差。
13.jpg

IMG_5419.jpg

26# 2017-10-17 17:0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刚才举的例子,现代诗,格律诗,诗本身不分现代诗格律诗。咱们以艺术为标准,以它能达到美的境界为标准。不以什么体为标准。什么体可能它追求的方向不一样,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诗中用事,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易,说意要圆活,说景要微妙。讥人不可露,使人不觉。”
      这几句话是我刚才介绍的书里的几句话,《诗法家数》里面截取了两段,可以作为参考。“诗中用事,僻事实用。”就是把不常见的事情,要往实里写。“熟事虚用”,大家都知道的事要虚写,大家都知道了,就点到而止。“说理要简单”,比如我要讲的大道理,过马路要小心啊,不要张口骂人等等的话,不能啰里啰嗦。“说意要圆活”,因为意本身就是实的,要不断用各种实证来证实它。“说景要微妙”,不是一座山就写一座山,一座山就只说一座山。一座山是什么呢,是远山,是秋山,是春山,是小山。而不同的都有微妙之处,是梦里的山,是家乡的山。各种山,山不同,同样是山,不同的角度它就有不同的意象。“讥人不可露”,要挖苦这个人,要讽刺、讥笑这个人,不要外露,“使人不警”你挖苦人的,不能说得太直白,说“张三真是坏,烂肠子”,要说得很含蓄一点,比如多用一点比和兴等。《诗法家数》基本讲得就这些东西。下面还有一段,给大家分享一下:
      “诗要苦思,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力尽于诗’。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

09.jpg

10.jpg

27# 2017-10-17 17:0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要苦思”就是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用心写,要凝聚注意力。“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你诗写得不工,也不精,非常不工整,而且写和看着也不怎么样,主要是没有用心。不精思。“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就是没有用心地写,你写得再多,也就是不过如此。再多没用,今天发十篇,明天发二十篇。我看过咱洛阳市某大诗人,写几万首,这种诗我也见过,确实很庸俗,他的功夫都用在求数量,而不是求质量上,跟张若虚根本就是两种境界。
      所以说,我们诗里要追求一种精,所以说“古人苦心终身,日炼月锻,不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曰‘一生精力尽于诗’。”一生精力都用在诗上,并不等于他是以诗为生了。过去诗人没有靠诗吃饭的,没有说当诗词学会主席拿工资的。诗是每个人,各行各业,包括有的武将,它是作为人生的一个基本技能。所以不管我们,包括我们在座的,其实不管是谁,诗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素养。最重要的一句话,我把它标出来,“今人未尝学诗,往往便称能诗。诗岂不学而能哉?”我能怎么样,我最喜欢,他就没有学,他没下功夫,你不学就能吗?不光是诗,你必须得下功夫,学道家,学佛家,哪怕是学理发,也得用功夫,这是一个基本道理。
IMG_5420.jpg

IMG_5421.jpg

28# 2017-10-17 17:11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我讲的这些基本道理也是关于诗和诗以外的东西,它所构成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这些规律知道我们做人或者做事,我讲得也是我个人的观点,也不一定完全对。所谓诗法,就是一些规律。我们平时说的格律,押韵,对仗,立意,修辞,造句等等非常多的,每一个都是,包括炼字,谋篇都是诗法,诗法非常多。
      诗法就是诗法,“诗须有法,诗无定法”。
IMG_5426.jpg

IMG_5431.jpg


29# 2017-10-17 17:14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有法》讲座录音
      讲师:客居洛阳   
      录音整理:秋水
      发布时个别字词段落稍做调整

30# 2017-10-17 17:23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17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客居洛阳老师的精彩讲解!
感谢秋水的录音整理!
感谢论坛的精心组织!
感谢义工的辛勤付出!
感谢千山矿业提供场地!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谢谢大家!

31# 2017-10-17 17:27 评论 收起评论
洛阳_平常人 发表于 2017-10-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
32# 2017-10-17 21:34 评论 收起评论
醉朦胧 发表于 2017-10-18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屏文字和照片,充满诗意的景象,让人身临其境。细细品读,陶醉不已。
33# 2017-10-18 08:14 评论 收起评论
小叶子 发表于 2017-10-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辛苦了
34# 2017-10-18 08:58 评论 收起评论
小叶子 发表于 2017-10-1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学习。
35# 2017-10-18 08:58 评论 收起评论
水盈盈 发表于 2017-10-2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精彩的诗词讲座,品味大家的风采。
36# 2017-10-21 11:55 评论 收起评论
@伊人 发表于 2017-10-21 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如身临其境
37# 2017-10-21 21:41 评论 收起评论
孙长同 发表于 2017-10-2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拱壁男士涵女像,千里单骑亦对仗。
38# 2017-10-22 11:21 评论 收起评论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7-10-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长同 发表于 2017-10-22 11:21
拱壁男士涵女像,千里单骑亦对仗。

失替、孤平、三仄尾,第二句仄收。短短两句,毛病颇多,原因是没有听客居洛阳老师的课。
39# 2017-10-22 17:46 评论 收起评论
孙长同 发表于 2017-10-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春天 发表于 2017-10-22 17:46
失替、孤平、三仄尾,第二句仄收。短短两句,毛病颇多,原因是没有听客居洛阳老师的课。

我这只是两句话,字数虽然一样多,并没有说是诗词,请不要用诗词论。
前边又写四句话,字数也是七个字,但也不是一首诗。
拱壁男士涵女像,千里单骑亦对仗。请把平仄放一旁。
40# 2017-10-22 18:29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