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渚神徽意义的唯一正确解读

2021-01-19 22:50 803767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对良渚神徽意义的唯一正确解读

[复制链接]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1-1-19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良渚神徽意义的唯一正确解读:
   

    古代圣王(戴羽冠者)行河洛礼,抱元守一,执两用中,以德治国,垂拱而天下治。
  《中庸》曰:丕显唯德,百辟其刑之。是以圣人笃恭而天下治。
    作为河洛文化发源圣地的洛阳,我们要对河洛文化的正统性、源头性、核心性和科学性要有高度的自信,并正确认识各类古代文化遗物的意义和价值。
    唯德动天,无远弗届。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1-1-19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印,中国礼,道德真心!
沙发 2021-1-19 22: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怀锦先生 发表于 2021-1-1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神徽”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良渚文化“神徽”

著名的良渚文化“神徽”,是中国的“斯克芬狮”之迷。十多年来,它一直是中国官方或者民间的文化学者所醉心研究的对象。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东南大地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产业革命,这是一场与农业有关的历史变革,在“神”的指引下,我们的祖先以精确的历法,和对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把握,通过有效的组织,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发达的农业、充足的粮食储备、长时间的安定与和平的环境,为良渚玉器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优越的条件。

然而,这个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神徽,姓甚名谁?良渚,这个存续了1100年的神密王国,难道就没有在历史典籍和民间传说中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吗?笔者通过整整三年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与良渚文化有关的考古资料,并经过研究甲骨,推考文献,辩证传说,博览古玉等一系列必要的知识补充之后,终于得以一窥其中的奥妙。

余杭良渚反山12号墓大玉琮上刻绘的良渚神徽

余杭良渚反山12号墓大玉琮上刻绘的良渚神徽。揭开它的秘密,让我们来讲述良渚人的故事。悠悠五千年,良渚人从何处来?这个创造了新石器时代高度文明的国度,先民们所信仰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关于这个神徽,中外学者所写的研究论文,早已汗牛充栋了。但是,这些论文中所讲述的,除了神密,还是神密,而真相却只有一个。良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这有如长江之水,五千年前它在流,今天仍在流,而良渚的神,五千年前人们崇拜它,今天它仍在受到崇拜。良渚是东方文明的丰碑和摇篮,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传说是:东方的天帝叫做太昊,而太昊帝的神佐是东方之神句芒。

良渚文化钺柄玉瑁 藏于大不列颠博物馆

大英帝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来自中国的良渚文化稀世珍品:良渚文化钺柄玉瑁。这个图像展示了5000年前良渚先民多神崇拜的全部内容:前方的鸟,后面的猪,还有代表东方之神句芒(勾芒)的獐牙钩形器。从图案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鸟和猪都是属神,故列之于前后,而句芒则位于中央,它是主神。句芒又叫勾芒,或者钩芒,它原先是一种捕猎工具,后来又用作兵器的名称,鱼钩的名称,最后,竟演变成为大名鼎鼎的句芒神。

良渚文化玉梳背 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良渚文化玉梳背。这个图像同样展示了良渚先民的多神崇拜,与不列颠博物馆所收藏的玉钺瑁一样,这也是良渚神徽难得一见的侧面视图之一,极其珍贵。不用解释,在良渚神徽组合中,位居下方的巨口獠牙之兽,就是猪。而位于神徽上方的所谓“羽冠”,其实是如同扇子一样张开的,布谷鸟的尾翼。在这里,春天之神和东方之神句芒,同样出现在图像的中部,它表现的是两只獐牙,相互勾缠在一起。至少在南宋,溃逃的赵构将王都迁至临安,进入了良渚文化的核心地域。七百年来,良渚文物纷纷在此出土面世,至晚清和民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成为良渚文物最大的持有者。


獐牙勾形器

獐牙勾形器的故事。这是大汶口文化常见的遗物,握有此物的,一般都是部落中最有经验的猎人首领。此物长度不超过20cm,由两只经过加工的獐牙和一只角质或者木质的短柄组成,用绳索捆绑固定,在手柄的尾端,钻有穿绳用的孔。此物的用途,本是大汶口人捕猎鳄鱼的工具。鳄鱼凶猛,皮厚,常群居于沼泽、河滩,不易靠近和捕猎。但是若用牙勾加以诱饵,并放长绳来钓捕其中的一只,拖上岸来,则可以一招制其于咽喉,然后群起而攻之。图的右方,是大汶口出土的鳄鱼头骨和它背甲上的骨片。大汶口人,是太昊伏牺(伏羲)氏的后代,当时,这一地区农业并不发达,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智慧和勇敢的伏牺,是威望极高的猎人首领,他所专用的工具,经过一代代的传说和渲染,逐渐神化,成为“句芒”,流传至今。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

比良渚略早三百年,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上,亦出现了猪和鸟以及太阳的组合。凌家滩玉器上的这只鸟有着铁钩一样弯曲而尖利的喙,显然那不是普通的鸟,而是一只鹰。在这个图像中,猪和鸟似乎都不是主角,因为太阳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我曾说过这个图案代表着炎帝系的河伯家族(双头猪),与少昊家族(鹰)的联合。从凌家滩到良渚,鸟首猪翅演变为猪头鸟身或猪头鸟尾,这代表着先民们的造神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良渚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的联系,但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区别:太阳不再是崇拜的主体,因为最后的太昊——炎帝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五帝”时代,在东方拉开了新的序幕。

东海之滨是良渚文明的发祥地

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以太湖为核心的区域,是良渚文明的发祥地。此处北有长江,南有钱塘,东临大海。东、南、北三面临水,西部有天目山,也是天然屏障,中部又有太湖。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培育良渚文明的沃土,在环太湖周边,已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多达300百余处,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群落。而且直到今天,这里仍旧是中国人口最集中,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天堂之国。

良渚玉琮和筒形玉镯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良渚玉琮和在美国博物馆展出的筒形玉镯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良渚的神或者巫师站立的样子,它最少有两足、两手、肩上一对弯勾和一对翅膀。神穿着宽大的袍服,所以良渚出土了不少用来系扣袍服的玉带钩。玉带钩,一直沿用到明和清。但是中国最早的衣冠人物,不是出现于中原,而是产生于良渚。那些“长袖善舞”的,并非后来的宫庭女子,而是当时这些手握神权,以及天文气象和历法的巫师们,他们是当时的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古代中国的传说中,“帝”是至高无上了祭祀对象,但他们在天上。而替代上帝行使权力的,则是神。神统治着大地,他们最后演变为各个王朝的官员们。在宋代和明代,官员们的“乌纱帽”上,总是装饰着一对颤悠悠的“翅膀”,以符合两手、两足和两翅的规格,这难道不是良渚的遗风吗?




板凳 2021-1-19 23:12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