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广记] 李白游河洛 写下《将进酒》

2017-10-17 20:43 23062人阅读 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广记] 李白游河洛 写下《将进酒》

[复制链接]
守望者(亚修) 发表于 2017-10-1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白游河洛 写下《将进酒》
                                                    洛阳晚报首席记者 张广英
   
    古往今来,以“玄都”为名的道观不少,嵩山玄都观就是其中一座。它地处洛阳与登封之间,李白曾随好友元丹丘在附近隐居,并写下千古名篇《将进酒》;欧阳修也曾从洛阳到这里访道,为观中留下一通诗碑……今天的嵩山玄都观,还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为玄都观“代言”的刘禹锡
  说到玄都观,很多人会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他的那句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流传很广,大大提高了玄都观的知名度。对他本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他被贬官了。
  刘禹锡是洛阳人,生于公元772年。他22岁进士及第,曾在朝中任监察御史,与韩愈、柳宗元结为好友,前途一片光明。然而,由于参与革新得罪了权贵,他和柳宗元等人都被贬到偏远之地,直到10年后才得以奉诏回京。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春,刘禹锡回到京师,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这首诗的后两句触怒了权贵,刘禹锡不久再次被贬,辗转到广东、四川、安徽等地当了多年刺史。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他被调到洛阳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这一次,刘禹锡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前还有他写的序言,称玄都观本无桃树,上次自己被贬后回来,听说有道士种了许多桃树,“满观如红霞”,特意写诗作记,不料因此再次被贬,一去就是14年。这次回来重游玄都观,桃树已荡然无存,“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因为一首诗被贬14年,玄都观的种桃道士都不见了,刘禹锡依然不肯向权贵低头,保持着“诗豪”的傲骨。
  嵩山玄都观位于登封市颍阳镇安寨村,观内有一通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玄都观玉皇殿的纪事碑,碑文中用“燕麦杂苔,种桃人去”形容了玄都观的荒芜景象。不过,唐代长安也有玄都观,人们多认为刘禹锡是在那里写了“桃花诗”。
  隐居嵩山的元丹丘
  今年74岁的李顺涛在洛阳退休后,每年都要回颍阳老家看一看。
  “我老家离玄都观不远,玄都观所在的地方南临汝州,西接伊川,北边是嵩山余脉紫云山。当年李白随元丹丘在嵩山修道,就经常在这一带游玩。”他说。
  元丹丘是李白的好友,也是唐代著名隐士,生卒年月不详。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据推测,元丹丘与他年纪相仿。这两个人早年相识,志趣相投,遂成终生挚友。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应元丹丘之邀,李白来到嵩山,遍访名胜。他对王子晋驾鹤升仙的故事十分神往,写下了“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的句子;听说女道士焦炼师在嵩山石室中修行,已经年过百岁,看起来还很年轻,就写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表达自己想跟她学道的愿望……
  当然,对自己的好友元丹丘,李白更是不惜笔墨。他为元丹丘写了10多首诗,其中《元丹丘歌》是这样写的:“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看来,元丹丘对修道十分痴迷,李白对他表示敬佩,同时语气也略带调侃。
  元丹丘在嵩山隐居,这让李白十分羡慕。在《题元丹丘颍阳山居》的序言中,李白详细描述了元丹丘家的位置:“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
  “玄都观北边的紫云山,我们也叫它马岭。从李白留下的文字看,元丹丘家离玄都观不远。当年他们访仙修道,足迹遍及嵩山,自然也绕不过玄都观。”李顺涛说。
  果然,在那通清雍正年间重修玄都观玉皇殿纪事碑上,赫然刻着“招元丹丘之驾留”之类的文字。李白呢?他也曾生出举家迁至嵩山隐居的念头,只是最终没有实现。
  李白和他的《将进酒》
  “吾爱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李白与元丹丘情同手足,两个人在嵩山修道的时候,睡觉可以同盖一条被子。不过,李白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的。
  公元735年冬,李白到洛阳城中待了一段时间。“玄都观前面这条路,以前是通往洛阳的官道,走着很方便。”《颍阳镇志》主编王昭渠说。
  在洛阳盘桓到第二年春天,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走了。不过,只要听到元丹丘的召唤,他还会再回嵩山。他的千古名篇《将进酒》就是后来在元丹丘家写的,当时又来了一位友人,名叫岑勋。
  岑勋也是好道之人。公元736年,他慕名到嵩山寻访李白,却发现李白已经离开,便向元丹丘打探情况。元丹丘写信邀李白再到颍阳山居小住,并附上岑勋的诗,表示将置酒相待。李白推托不得,再次来到嵩山。
  这次会面,三人登上紫云山,临风把酒,遥望黄河。李白“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回到山居后,又在宴席间写下《将进酒》一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首诞生在河洛大地的千古名篇,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楼主| 守望者(亚修) 发表于 2017-10-1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洛陽晚报》记者精彩文章,敬请观赏!
沙发 2017-10-18 15:21 评论 收起评论
不信拉倒 发表于 2017-10-19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酒量不大的,三两。
板凳 2017-10-19 11:27 评论 收起评论
lyzjt 发表于 2017-11-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地板 2017-11-1 10:52 评论 收起评论
每天 发表于 2018-3-5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大地人杰地灵,史传丰富
5# 2018-3-5 14:5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