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笛春风》满洛城——访中国文学评论家、学者型作家李焕有教授

2024-02-19 09:16 42603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玉笛春风》满洛城——访中国文学评论家、学者型作家李焕有教授

[复制链接]
王安朝 发表于 2024-2-1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0.8]《玉笛春风》满洛城
[size=0.8]——访中国文学评论家、学者型作家李焕有教授
[size=0.8]王安朝/文


[size=0.8]图为本文作者(右)在席殊书屋采访李焕有教授的现场
[size=0.8]本文主人翁名片:
[size=0.8]李焕有,洛阳理工学院文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写作学会会长,洛阳客家联合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写散文、文学评论,曾在《洛阳晚报》《洛阳日报》开设文学随笔专栏。
[size=0.8]温馨的分享会
[size=0.8]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在看到中国文学评论家、洛阳理工学院文学教授李焕有的新作《玉笛春风》问世后,我随即有了采访的冲动,迅速拨打电话,并于当日上午十点在洛阳市开元大道的席殊书屋与李教授见面。


[size=0.8]出地铁,走在通往席殊书屋的路上,老远处,就看到李教授站在路边等我了。
[size=0.8]李教授带我走进了干净整洁、温馨优美的席殊书屋。走进去,我才发现书屋里有着看书阅读的长方形桌子,可坐在桌子旁的沙发上手捧书本来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走进书屋,已经有好几个青年人坐在那里看书了,其中就有一个小伙子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玉笛春风》一书。
[size=0.8]《玉笛春风》这本书正是学者型文化散文大家李焕有教授所著。








[size=0.8]朗诵《玉笛春风》片段
[size=0.8]落座后,书屋的陈经理面带笑容的走过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热水。陈经理对我说,李教授出的这本书(《玉笛春风》)可热家了,李教授出去采风写的文章不但很有画面感,而且把传统的文化都渗进了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读起来很受启迪,也很接地气。




[size=0.8]Part
[size=0.8]01




[size=0.8]朗诵《玉笛春风》片段
[size=0.8]我想,作家出书的影响力、价值、意义,读者才是裁判,最有发言权,读者说你写的好,那才是真的好。
[size=0.8]李焕有教授的写作是非常严谨的,他的治学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因此生产的产品也就非常受人喜欢。
[size=0.8]据李教授讲,大年初一这天下午,《玉笛春风》摆放在了席殊书屋的柜台上开始签名售书。同时,该书的朗读、品鉴分享会也在书屋国宝店进行。参加分享会的有张文欣、冯清利、徐礼军、赵敏、谭莹等50余人,全部都是洛阳文化届的名人。期间的8名朗读者读了15个片段,让书中表达的美通过朗读者表达出来,然后,嘉宾点评。








[size=0.8]分享《玉笛春风》片段
[size=0.8]不管是报刊杂志的哪一类编辑,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大家众口一词地说:“李教授的文章写的干净,接地气,编写他的文章基本上原封不动,他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了他的散文里,因此显得作品厚重,无懈可击!”
[size=0.8]《玉笛春风》一书收录了73篇优秀散文作品,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被评论家誉为“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结合,生活现象与人生哲理同窗;学者行走洛阳,书写精神大美”。
[size=0.8]唐代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我想应该是该书书名的来源。
[size=0.8]我们边喝茶边畅谈,随心所欲。
[size=0.8]李教授书籍厚重的原因
[size=0.8]李焕有教授1962年出生于伊滨区李村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上学的时候,他就对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作文在初中高中阶段不断获奖。但在当时“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历史背景下,李焕有学的是理科,最终考上的是豫西师范学校。
[size=0.8]大学毕业后,他按数学教师被分到洛阳地直中学(当时很有名气的洛阳地区行署子弟学校),他是他所在的师范学校里唯一被挑中的人选,结果学校又调来了一个数学老师。








[size=0.8]怎么办?这时校领导说,你先回去两天,给我写个发言材料吧,两天后,李焕有把材料交上去,不但字迹隽永秀气,而且稿子写得很有筋骨。领导满意的点点头说,“你教语文吧,我看了,你的文笔很好,也是教语文的一块材料。”
[size=0.8]就这样,李焕有华丽转身,教起了语文,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不但会写而且会教。












[size=0.8]李焕有教授现场签名售书
[size=0.8]在谈到创作的问题时,李教授说,他的文学启蒙分三个阶段:
[size=0.8]1、儿时听乡情故事,感受文学之美;
[size=0.8]2、教语文,阅读经典文章,吃透文章,向写作大师靠拢,揣摩文章怎样写,深得文章写作之法;
[size=0.8]3、2000年前后,作为洛阳市的评论家,常常被邀请,为书籍写评论,发现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大学教写作课,写评论,有理论根底,看到很多作品,跳出就事论事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上升到新层面,把眼前所看到的现象与传统的文化结合起来,写成的文章更具美感。让读者看着文章更具现场感,有种身临其境、真切形象的感觉,眼前为之一亮。


[size=0.8]《玉笛春风》被《洛阳晚报》推荐悦读
[size=0.8]之后,笔耕不辍,厚积薄发,不断在《洛阳日报》《洛阳晚报》发稿子,2011年之后在《洛阳日报》开辟“河洛祠堂文化”专栏,在《 洛阳晚报》开辟“幻游时空”专栏,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专栏作家。
[size=0.8]传统文化的渗透
[size=0.8]《玉笛春风》一书,写有73篇文章,分为三辑:分享生活、乡野之美、幻游时空。
[size=0.8]笔者翻看了其中的三篇文章,见证了李教授对传统文化的博学,在《树下杜鹃》P171中,李教授写到“汽车在山间穿行,窗外的山峦上墨绿尽染,不起眼的杜鹃红如少女裙摆上痴情的眼。“树下杜鹃”这个现象,不停在我脑海浮现,思考着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木下之木”,是《易经》中的“巽卦”。“巽”“逊”同音。杜鹃不争,灿烂依然;做人谦逊,事业必成。




[size=0.8]分享
[size=0.8]窗外的路,随着山势不时地拐弯;山知了的歌声,时强时弱。神奇的大自然,让卢氏山峰连绵,涧溪纵横。“一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则三五户,少则一两家”的生存环境,对生活工作在此地的人们来说-一是磨难,是艰辛……”
[size=0.8]有树下杜鹃联想到了《易经》中的巽卦。
[size=0.8]再看 《拜谒万安山》一文P089:古时候这一带林木繁茂,是游猎好去处。《资治通鉴》载:曹丕与其子曹睿在大石山打猎,见子母鹿。文帝射杀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古代的智者、仁者都喜欢纵情山水。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
[size=0.8]再看,《孙都,堂堂生辉》P143:这棵古槐,树龄超过 400年,立于新安县仓头镇古村落孙都村南街。
[size=0.8]孙都村,由于村子大,人口多,形成了两个行政村,南街和北街。现在南街叫南街村,北街叫孙都村。无论南街还是北街王姓人居多。王姓人,大槐树,忽然间,脑海里冒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size=0.8]后汉、后周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祐,以才德忠孝闻名,然而由于其正直不阿,不为当世所容。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者。”后来,他的儿子王旦,做了宰相;王旦的儿子懿敏公,出外带兵,入内侍从,长达三十年;王旦的孙子王巩,尚道德而又善诗文,兢兢业业地传承着王家的家风。


[size=0.8]分享会的文化届名人在席殊书屋合影
[size=0.8]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感慨说:王氏家业,跟树一起萌兴。辅佐国家,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槐树,如君子,具有崇高、庄重忠诚、仁义等品性,在古代,官道、皇宫等与政治有关的场所常……
[size=0.8]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李教授国学文化的积淀。
[size=0.8]著名作家迟子建说,不潦草的生活才能写出不潦草的作品,李焕有教授日积月累夯实了写作的根基,正如他所说,人生没有边角废料,一出手就不一样,现在已经退休的李教授每天晚主要是看哲学类、传统文化类、经典类的书籍,兴致来时也会在键盘上飞速的敲几下。


[size=0.8]李教授赠送给本文作者的书籍
[size=0.8]时代呼唤好作品,李焕有教授所著的《玉笛春风》一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在神州大地引起轰动,《玉笛春风》满洛城,不信走着瞧!

一溪云 发表于 2024-3-2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沙发 2024-3-28 14:32 收起评论
劲松888A 2024-3-28 20:58
评论
出口成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