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内的大唐梁国公墓究竟是何人?

2019-06-17 16:33 18222人阅读 2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白马寺内的大唐梁国公墓究竟是何人?

[复制链接]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6-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白马寺内的大唐梁国公墓究竟是何人?
   去过白马寺的游客可能都有印象,寺内有一个上面长满迎春花的墓,据说是武则天时期的“大唐梁国公墓”。
   武则天时期有两个“大唐梁国公”,一个是狄仁杰,另一个是薛怀义。
   先说梁国公狄仁杰  
  据《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天授二年九月丁酉,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圣历三年,则天幸三阳宫,王公百僚咸经侍从,唯仁杰特赐宅一区,当时恩宠无比。,,,是岁九月,病卒,则天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开元中,北海太守李邕撰为《梁公别传》,备载其辞。中宗返正,追赠司空;睿宗追封梁 国 公
    再说另一个梁国公薛怀义。
   据《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三》记载: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怀义充使督作。凡役数万人,曳一大木 千人,置号头,头一?,千人齐和。明堂大屋凡三层,计高二百尺。又于明堂北起 天堂,广袤亚于明堂。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封梁国公”
   武则天为女皇时,洛城中的一个小货郎冯小宝被武则天宠信,先是给他改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薛怀义,然后又令他加入了薛绍一族,薛绍是太平公主的驸马,出身世族大家,从此货郎冯小宝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世家子弟薛怀义。
    薛怀义先后出任辅国大将军,右卫大将军,鄂国公等朝廷要职。武则天还命薛怀义督造明堂和天堂。明堂又叫万象神宫,高三百尺,能够俯瞰整个洛城。明堂修好之后,又开始修建天  堂,这座建筑比明堂还要高。明堂和天  堂完工后,成了神都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了武则天最喜爱的两座建筑。由此,薛怀义仪仗女皇的宠信,飞扬跋扈,他看不顺眼的人,上去便是一顿 毒 打。武则天也因此开始厌恶薛怀义。 于是,薛怀义对武则天产生了怨恨之心,为了报复武则天,薛怀义想出了一个狠招。他知道武则天非常喜爱天堂和明堂,便一把大火烧毁了天堂,由于火势太大,高大的天堂倒塌,把不远处的明堂也一同被毁。
武则天下令处死薛怀义。
据《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三十三》记载:
怀义后厌入宫中,多居白马寺,刺血画大像,选有膂力白丁度为僧,数满千人。 侍御史周矩疑其奸,奏请劾之,不许。固请之,则天曰:“卿且退,朕即令去。” 矩至台,薛师亦至,乘马蹋阶而下,便坦腹于床。矩召台吏,将按之,遽乘马而去。 矩具以闻,则天曰:“此道人风病,不可苦问。所度僧任卿勘当。”矩按之,穷其 状以闻,诸僧悉配远州。迁矩天官员外郎,竟为薛师所构,下狱,免官
  后有御医沈南璆得幸,薛师恩渐衰,恨怒颇甚。证圣中,乃焚明 堂、天堂,并为灰烬,则天愧而隐之,又令怀义充使督作。乃于明堂下置九州鼎,铸铜为十二属形象,置于本辰位,皆高一丈,怀义率人作号头安置之。
  其后益骄倨,则天恶之,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 谋 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其侍者僧徒, 皆流 窜远恶处。”
   由此可以得知,白马寺内现有的“有唐忠臣狄梁公墓”的梁国公”不是狄仁杰,而是“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 缢 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的薛怀义。
附图:
大观元年(宋)龙图阁大学士题写,明万历年间(明)重立,可见那时就搞错了。



平和淡远 发表于 2019-6-1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冠李戴,以讹传讹;鲁鱼亥豕,郢书燕说。类似的太多。
单“老子修道”的老君山,知道的就有:洛南老君山、怀来老君山、宜宾老君山、丽江老君山、成都老君山、红安老君山、武山老君山、青海老君山......根据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诸侯混战的情况看,只有洛阳老君山才最有可能是老君的清修道场。

沙发 2019-6-17 17:2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飛龍在宇 发表于 2019-6-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邙山孟津翟泉村北双碑凹曾出土有狄仁杰曾孙狄兼谟墓志,记述“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镛乡双洛村,祔梁公先茔”,志文记述:“文惠公仁杰,天锡大忠,独遏鸣牝,续皇纲于既绝,复辟于已废,振耀今古”。狄仁杰墓当位于此地。

  宋代有狄氏后人访得白马寺道旁有梁国公墓,为一小坟丘,以为此坟就是唐名相梁国公墓,乃建“狄梁公祠”。大观元年(宋)龙图阁大学士题写“有唐忠臣狄梁公墓”。明万历年间重立。
  到了当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的记载,已对两个“梁国公”进行了仔细的甄别,明确了狄仁杰墓在孟津的“双碑凹”村一带。白马寺那个“梁国公墓”是薛怀义墓。
  但总有一些人,觉得堂堂白马寺埋个“被武皇处死的花和尚”有伤大雅,于是仍在“梁国公”题目下做文章,用名相“狄梁公”替代臭名昭著的“薛梁公”。虽然装点了寺院门面,却骗了无数游客。古代这样做已迈出了错误的一步,今天不能“文过饰非”,“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不能“以讹传讹”,继续维持着古人错误。
附录资料:
  “双碑凹”位于洛阳白马寺以北5公里邙山之阳,属洛阳孟津县平乐镇管辖。在上屯村西1公里、翟泉村北1.5公里处,高矗着两通石碑,故村民称此地为“双碑凹”。
   “双碑凹”东西两碑,东碑高3.5米、宽1.18米、厚0.3米,碑额字漫漶已久,碑身满布自然风化裂缝,仅顶部残存楷书数十字,故以著录文字为主的传统金石学书籍未载此碑。(见上图)
 1984年,洛阳学者苏健等考察施拓,刊布资料,研究碑文,将东碑定为狄仁杰同族曾孙狄兼谟碑,但不能令人信服。按葬俗,兼谟为知逊之曾玄孙辈,二碑不能并列。
      
碑身风化破损严重
    西碑原保存较好,碑座以上高3.65米、宽1.18米、厚0.37米,覆斗形座高0.7米、宽1.5米、厚1米;碑首篆额3行,每行4字:大唐故邛州刺史狄府君之碑。此碑楷书31行,满行61字。碑上半部有字,下半部约1/3碑面因风化剥蚀而失字,为土覆草掩的底部尚存约百余字。
此碑即宋元以后频见于著录的“狄知逊碑”,狄知逊为狄仁杰之父。清代学者钱大昕、武亿等撰跋,王昶《金石萃编》录其残文考其人事,北京图书馆所藏清代拓本已著录,较易检寻。20世纪90年代,有人用炸药炸碎碑身,盗走碑首。1998年碑首由香港返豫,归洛阳古代艺术馆保存。

“双碑凹”与狄仁杰
   关于双碑凹唐碑,清代学者、偃师人武亿曾亲赴考察,并手拓狄知逊碑,考其事迹,认为:“往时,洛阳令王君宇尝为溧阳狄氏访其先墓,得梁公碑于草间。遂竖置白马寺东偏,因封树焉。不知狄氏先墓固在平乐北山上,俗名‘双碑凹’者,以此也。”且将此看法告之金石学者黄易。黄氏云:“望双碑凹,一是魏王基碑,一是唐狄府君碑。府君,梁公父也。虚谷云,昔狄氏后贤,访问祖墓,得洛城道旁一石,题曰‘唐忠臣狄梁公墓’,遂以墓穴在是,封鬣表之,不知双碑凹为确也。
20世纪90年代,紧挨双碑凹的邙山上屯村出土了唐代官吏、狄仁杰曾侄孙狄兼谟墓志,此碑由唐代翰林学士令狐绹撰文,详述了狄兼谟生平行事,并证实了武亿和黄易的判断。该墓志出土地及所记葬地说明其曾叔祖梁国公狄仁杰的墓域也在今孟津县翟泉村北的双碑凹,从而纠正了在洛阳白马寺之误。
  狄兼谟为官亦以忠耿名,颇具家风。墓志青石质,边长0.94米,厚0.18米,楷书43行,满行45字,表面局部风化,残泐(lè)约200字,仍存1400余字。碑文载唐宣宗某年“天水狄公(狄兼谟)薨于洛师履道里之私第,享年七十三”。接着说狄姓“其先周之后也。成王少子孝伯,封于狄城,因而命氏焉。秦并天下,囗囗(字缺失)陇西,为秦州之强家大姓。至后秦建国天水,狄伯支为佐命之臣,晋史称曰名将子孙,今为天水人”。从这里可知,太原并非狄仁杰真正的祖籍,天水才是正宗。碑文还记载狄兼谟“曾祖仁续,皇潞州长子县令。祖光友,洺州长史,赠怀州刺史”。这里的“曾祖仁续”,即狄仁杰的哥哥狄仁续。
  碑文对狄仁杰的记述是:“曾叔祖囗囗囗辅梁,文惠公仁杰,天锡大忠,独遏鸣牝,续皇纲于既绝,复明辟于已废,振耀今古,联辉囗书。”对狄仁杰高度褒奖,并引以为傲。最重要的是,此墓志记载狄兼谟“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金镛乡双洛村,祔梁公之茔”
  所谓“祔”是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也就是说狄兼谟的神位是附于狄仁杰墓茔之旁。这也符合唐宋时期洛阳一带高门大第的丧葬特征,比如李德裕家族、姚崇家族、范仲淹家族、吴越王钱俶家族等,均为长幼有序合族聚葬,一个家族墓埋好多代人。
  所谓金镛乡,即汉代金镛城遗址周围,历史上曾设立过金镛乡,双碑凹正处在金镛城遗址范围。此外,翟泉村有吕氏自唐迁居洛阳,原有一通古碑记述吕氏有两个宋代祖先就葬于狄梁公神道碑之畔。由此,可以大体确认:狄仁杰最后的归宿就在双碑凹。

板凳 2019-6-17 22:05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