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游走05】宜阳漫谈

2017-10-25 18:54 22261人阅读 14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河洛游走05】宜阳漫谈

[复制链接]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日,随几位朋友骑行宜阳。走南昌路、河洛路,过瀛洲桥,走洛河南边的洛宜快速通道,路上车少人稀,骑行车速较快,不多时就到了宜阳。
     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
     宜阳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址、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1.jpg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阳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筑典雅庄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浓密葱郁;寺侧凤凰泉幽深清丽,甘甜宜人。另还有白鹿苑、召伯听政处、李贺故里等名胜枚不胜数。
02.jpg

沙发 2017-10-25 18:55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凡是称“阳”的地名,都坐落在当地的山之南麓或河之北岸;凡是称“阴”的地名,都坐落在当地的山之北麓或河之南岸。为什么宜阳县城坐落在锦屏山北麓、洛河南岸这个应称“阴”的地方呢?
      相传很早以前没有宜阳县。某年初春,一个在洛阳坐天下的皇帝,由河南府尹陪同,带着信臣宠妃,乘龙舟沿洛河逆水西游。行至灵山,见这里河水清澈见底,山间松柏苍茏,林中猿啼鹿鸣,寺内香烟缭绕,就对河南府尹说:“此乃神仙福地。朕欲在此单设一县,专供皇亲来此游猎。你可在距灵山三五里选依山傍水之处建造县城,完工后朕将亲自斟酌县名,并有重赏。”


板凳 2017-10-25 18:55 评论 收起评论
03.jpg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府尹认为这是一个升官发财的良机,即派人勘察设计。因他把皇帝说的“三五里”错记为“三个五里”,于是就在灵山以东十五里的锦屏山北、洛河以南这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大兴土木。县城建好,府尹上殿面君,一来请皇帝定县名,二来邀功请赏。他先呈上绘制的方位图,又呈上三尺素娟。皇帝看罢方位图,认为这个地方属“阴”,县城适宜建在称“阳”的地方,因而便信手提起朱笔,在那三尺素绢上写了“宜阳”二字。这本是对府尹的一种训斥,怎奈府尹不懂这些,反认为这二字是皇上钦定的县名,急忙磕头谢恩。从此,就把这里称为宜阳了。(此为戏说,不可当真)
04.jpg

地板 2017-10-25 18:56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宜阳之阳,是因其故城(今宜阳韩城)在宜水之北,故名宜阳。
      宜阳之名,首见于《战国策》。战国周威烈王二年(前424年),韩国国君韩武子营建宜阳城,并从平阳迁都宜阳(县治今宜阳县韩城),宜阳遂为当时一代名都。
      关于宜阳为韩国都城,历史文献有明确记载。《吕氏春秋•开春篇》高诱注:“韩氏本都弘农宜阳,其后都颖川阳翟。”《任数篇》高诱注:“康子与赵襄子共灭智伯分其地,生武子,都宜阳。”《后汉书•光武帝纪一》季贤注:“宜阳:县名,属弘农郡,韩国都也。”
05.jpg

5# 2017-10-25 18:57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武子名启章,韩康子之子,前425年继位,次年迁都于宜阳。位于今韩城的宜阳故城呈长方形,由宫城、郭城两部分组成,宫城在郭城之西北部,郭城外有护城河。宜阳故城北为秦岭,其南麓有大冢,俗称韩王冢,清《宜阳县志》称为韩昭侯墓。实际此冢为韩武子陵。宜阳故城的规模,文献上有诸多记载。《战国策》说:“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可见宜阳故城规模宏伟,人口众多,贮积丰富。所谓“材士”,指能控弦持剑的青壮年人,加上老人小孩,人口应有30万之众。城方八里,即64平方里。所谓“粟支数年”,是指此城为韩国仓廪重地。按照《史记•甘茂传》的记载,韩国上党、南阳(太行山南)之地的财赋均归藏于宜阳。
      韩武子建都宜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控制宜阳,即可控制中原。韩武子与魏文侯共塞秦国东进之途,使秦国“僻在雍州,不得于中国诸侯之会盟”(《史记•秦本纪》)。又“中挟洛邑,提携周室,天子成为附庸;东越成皋,略取郑土,伐郑杀其君幽公”(《史记•韩世家》)。
      至韩景侯时,从宜阳迁都阳翟(县治今禹州),宜阳降为县。因其管辖范围广大,包括洛阳以西、卢氏以东熊耳山、崤山之间的广大山区,故在战国时期享有“宜阳大县”之名。
06.jpg

6# 2017-10-25 18:58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显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35年)秦军攻韩,力图取韩国重镇宜阳。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遣左丞相甘茂率军攻韩重镇宜阳。当时宜阳有守兵十万,韩军凭借崤函险关,伊洛、黄河天险阻隔,顽强地抗击秦军,展开多次激烈战斗,一直坚持了五个多月的时间,秦军仍没能占领宜阳。
        这时,秦国也派来了援兵,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才攻下了宜阳。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他知道九鼎在太庙(今盛世唐庄附近)之中,遂往观看。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九鼎名称各不同,鼎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别。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于是,秦王举鼎,失手砸断其腿,当晚去世。
07.jpg

7# 2017-10-25 18:59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宜阳归秦,仍置县。西魏时,于今县城置甘棠县(此处有甘棠树,为召公听政处),隋仁寿四年(604年),改甘棠为寿安。金大定元年(1161年),改寿安县为宜阳县,元明清、民国至今因之。
08.jpg

8# 2017-10-25 19:00 评论 收起评论
 楼主| 木头疙瘩 发表于 2017-10-2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送完毕,谢谢欣赏
9# 2017-10-25 19:00 评论 收起评论
大平@ 发表于 2017-10-25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10# 2017-10-25 19:32 评论 收起评论
敌敌畏 发表于 2017-10-25 1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1# 2017-10-25 19:42 评论 收起评论
楚天云舒 发表于 2017-10-25 2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历史典故,精彩,学习欣赏
12# 2017-10-25 21:45 评论 收起评论
楚天云舒 发表于 2017-10-25 2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历史典故,精彩,学习欣赏
13# 2017-10-25 21:45 评论 收起评论
Gyc1961 发表于 2017-10-26 1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宜阳建设神速,前几天去待了一段时间,发现很宜居。
14# 2017-10-26 17:20 评论 收起评论
剑非音 发表于 2017-10-27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15# 2017-10-27 16:07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