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斯人已逝 芳华不再

2018-09-17 09:41 46756人阅读 39人回复 显示全部楼层

(转)从一张老照片说起 斯人已逝 芳华不再

[复制链接]
尹君子 发表于 2018-9-17 0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mexport1537147952315.jpeg

         2月14 日是情人节,这是多年以后才知道的。这个从西方传过来的节日,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以前是不知道的,就是若干年以后知道了,也从来没有把它当回事儿。
        但是1971年的2月14日,对我来说,对这张照片上的每一人来说却有着重大而特殊的意义。
        因为从这一天,我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拍这张照片是在1970年冬天,非常寒冷的一天。28个懵懵懂懂的初中毕业生,一位学生家长代表,一位乡村里的干部,其他的成年人是当时进驻学校的工宣队成员。
        工宣队的全称是“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们来自龙门煤矿。老师傅经常给我们开会、办学习班,上“忆苦思甜”课。
        工宣队是遵照上面 “工人阶级要参加学校的斗、批、改…永远领导学校…”的指示来接管学校的。来之前洛阳八中有两个学生组织,一个是“井冈山造反司令部”简称“井冈山”;一个是“红卫兵造反指挥部”简称“红造指”。两派除了斗领导、斗老师,还念念不忘相互武斗。
        记得当时八中的教学楼是“井冈山”占据的,面临洛龙路的墙面上左边写着“惊天地”,右边是“泣鬼神”,中间四个大字“红色恐怖”。后来教学楼被“红造指”攻破。那一天的战斗很热闹,我不说“激烈”是因为那一天我和同学都在看热闹。我们当时刚刚上完小学五年级。学校乱了,没有课上,就天天跑着跟着看高年级的同学斗来打去。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看热闹”。
        工宣队领导学校后,权利很大。因为当时毛主席曾把外国人送给他的“芒果”转赠给了工宣队。我也是那时候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种水果叫“芒果”,芒果是可以吃的。但当时那些芒果都是用个玻璃罩子罩着供参观,后来听说是塑料模型。
        工宣队一来,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把那些称为“牛鬼蛇神”的教师也叫了回来。在学校里谁要是想搞事儿,工宣队一声招呼,矿上的“文攻武卫”带着柳条帽,手拎大木棒,雄赳赳开着汽车就来了,小小的中学生娃子蛋儿早吓得屁滚尿流了。
        初中上了两年。天天“学工、学农、学军”。临毕业了,一部分根正苗红的可以上高中,其他自愿或被自愿的统统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
        不知谁的提议,在八中的后操场,拍了这张照片。
        照片拍完了,天寒地冻,雪花飞舞,马上就要过年了。有几位同学的妈妈约在一起找到学校工宣队求情:让孩子们过完年再下去吧!工宣队同意了。
        那一年的冬季特别的冷。过完那个不知什么滋味的年,1971年2月14日,我们被一辆大解放卡车拉到了乡下。
  大队为了避免生产队长光挑男生不要女生,通过抓阄的方式把我们分配到三个生产队。我们生产队共有十位知青,三男七女,分两个生活组,分散住在农民的家里,跟着贫下中农一起干活。开始自己干活挣工分了,也算自食其力啦!由于年龄小、力气小,每天只能拿到七分、六分,而壮劳力干一天工分是十分。开始自己做饭自己吃了,都是十六七岁的半大孩子,也不怎么会做饭,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的。本来在学校没有学到什么知识,社会生活经验也没有,一言不合就闹意见,一闹意见就散伙。就这样分分合合也过了四年多。
        记得有时候没有饭吃了,就去别的知青点串门混饭吃,有一次到六队的知青点,就是照片中间举着领袖照片的高个子同学那里,吃了一顿白米粥,煮熟后撒点盐,再挖上一勺猪油,当时感觉好吃极了。那时候好歹能吃饱肚子就非常满足。
        中街有一口井,据说水质特别的好,生豆芽不坏,点豆腐不酸。井口用青石条拼成,有的石条隐隐约约还刻有字。一架辘轳,井绳连着丁零当啷的铁环,铁环缠来穿去锁住桶襻,然后放辘轳打水。经过贫下中农几次言传身教,负责挑水的男生勉强学会了,可还是有一次不小心把桶掉到井里了。有人路过问咋回事,回答:井掉桶里了!井掉到桶里了!一时传为笑话。
        知青那时候坐车一般是不买票的。乘火车也不怕查票,查到就说是插队知青,都会被放过。马路上拦截汽车,只要看见一群头发老长,穿着海魂衫,裤腿挽的老高,一人背一个绿挎包,挎包盖印着“红军不怕远征难”,或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不用问就是知青。那年月谁家没有下乡的孩子啊!自己家没有,亲戚家一定有。都知道知青可怜,逐渐约定俗成一种共识,对这些孩子网开一面,尽量行方便。
        记得有一次和同屋的建生、五子去邙山的一个知青点,截车时异常顺利,但当车停稳,车门打开,下来一位穿制服的人,说道:“请上车吧!”我们一看掉头就跑,跑得比兔子还快。原来车门上写的是:河南省第二监狱。
        说是知识青年,其实愧对“知识”二字的。小学五年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串联、游行,停课闹革命。后来两年初中,一本《工业基础知识课》、一本《农业基础知识课》,数学不知道怎么学的,外语就会24个字母,还有那一句“浪里乌钱儿毛”。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借到的书只有《红旗飘飘》、《星火燎原》、《烈火金刚》等。倒是在乡下读到了《醒世恒言》《拍案惊奇》《浮生六记》一类的书,还有手抄本《一双绣花鞋》。每每得到一本书,建生我们三个人轮着看。晚上凑煤油灯前一看就是半夜,鼻子、脸被油灯熏得黢黑,因为没有钱打煤油,有时候是偷生产队手扶拖拉机的柴油点灯。柴油点灯油烟特别大。晚上看书,早上就起不来床,最怕生产队长天不亮敲着我们的窗户喊:建生!小五子!耀娃儿!(wer)南地割麦啦!
        《西风残照》这本书不知五子在哪里找的,还没有看完就被政治队长看到了。因为书页纸年久泛黄,说是黄色书籍。最后好说歹说,结果是不办学习班了,书没收。
        为此事五子耿耿于怀,书是借别的知青的,没法还了,肯定要多费口舌。我们心想说不定你没收了自己回去偷偷看呢!你老婆还不是拿粮票从四川换来的。这话不假,政治队长的老婆很利索,很能干,一口四川话和洛阳土话混着说,经常逗得大家学她说话。也确实是挨饿那两年用几十斤粮票换来的。
  去年,一起下乡的同学电话告知,建生有病住院了,我问啥病,咱去看看他。过了一天,同学又来电话说,不用去了,建生走了。
        建生就是照片后排左数第三个。个子不高,眼睛有点斜视,年龄大我两岁。
        建生、我还有一个叫五子的同学被抓阄到一个生产队,同住一屋。起先房东在屋里只准备了两张床,建生和五子先住下。房东见我没有床,又找来两块又厚又宽的木板,用几块土坯支起来算是我的卧榻。后来得知这木板是房东母亲准备做棺材的“土料板”,在这张床上我睡了四年多。
        下乡时建生十七岁,属于我们知青里面年龄大的。大两岁就是不一样,力气大,农活熟悉的也快,挣得工分也比我们高一点。
        记得有一次,生产队长叫上我们三个,去村北城楼地耩谷子。城楼地是一道土梁子,据说是隋唐时期洛阳的城墙,后来随着坍塌和风化变成了一片坡地。下乡四年多,这块地只种红薯和谷子。队长扛着耧,我们扛着两袋种子来到地头。耩谷子就是用耧把谷子播种到地里,耧这种农具长了三条木“腿”,“腿”是空心的,连着上面的斗子。底部套上尖利的铁足,一边走一边均匀摇晃,种子便顺着“空心腿”均匀地埋在松软的土地里。扶耧耩地一般都是种地的老“把式”。
        生产队长叫建生驾辕,我和五子拉捎。也不知道是那块地没有翻软犁透,还是我们力气小,我们把吃奶的劲都用上啦,队长还是说太慢,直累得我们筋疲力尽,过了晌午饭才把那块地耩完。刚下乡都想表现一下,给贫下中农留个好印象,不敢偷懒。也不能偷懒,一共才三个人,一个人不出力,耧就不会走啊!队长在后面稳稳地压着耧,一步一晃,我们在前面弓着腰,一步一喘。
        晚上脱了衣服,三个人的肩膀都磨出了血,和衣服粘在了一起。多少年后提起来这事儿,我们哥仨都难以释怀。因为后来得知,那块地耩谷子历来都是用牲口的。也许那一天牲口都用到别处了,也许队长担心我们是初生牛犊,给一次“再教育”的机会吧!
        秋收时,每个人都分了几斤谷子。我弄了点碾过的拿回家,母亲熬成小米粥,说是特别香。

        建生家姊妹多,条件也不好。但他有个姐姐在市无线电厂上班,很是疼爱他,隔三差五给他点小钱。我们在一起打牌玩,建生就去买烟,然后每人发几支,赢来赢去,总是建生的烟最先输完。
        那年月时兴四个兜的绿军装,一般人弄不到。我们地质队的孩子有父辈发的劳保用品,劳动布工作服、牛皮登山鞋,也是很招眼的。
        下去的第二年,建生家里给他买了一件棉小大衣,蓝斜纹布,双排扣子,栽绒领子,时髦的很。穿上小大衣,美的建生走路都不知道先甩那支胳膊啦!去地里干活,或者肩挑膀扛的活,建生总是把它挂在地头的树枝上,不舍得穿。慢慢地、不知谁开的头,村里在一起玩的不错的小伙计找对象、相亲想借建生的小大衣,建生也乐的借,还能带几粒糖吃。后来借的人多了,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想借,建生就不借了,由此还得罪了一些人。
        下乡的日子是比较清苦的,吃上肉的日子很少。有一次,我收工回来的晚,建生他们竟然弄了一锅肉,给我留了几块。说在河滩打了一只野兔子。兔子肉味道真不错,虽然没有什么佐料,也像过年一样。待我擦擦嘴吃完啦,几个家伙才告诉我是猫肉。说是房东家逮老鼠的笼子,不知道怎么钻进去一只猫,于是成了我们的美食。
  到了1975年,社会上有工厂开始招工了。能够出去当工人是每一个知青朝思暮想的,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推荐、体检、政审。程序繁多。招工的名额有限,想走的人太多,于是“走后门”就大行其道。生产队、大队、公社每道都是关卡,谁有人、有办法,就可以弄到指标。那时候流行张弓、宝丰、林河大曲,俗称“张宝林”,烟就是“大前门”啦。送礼也不多,掂上两瓶、塞上一条基本可以办事儿。但这对于贫困的知青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况且一般的工人家庭是没有路径“走后门”的。大家捆在一起受苦没有什么,一旦有一个人招工走了,其他知青“扎根农村、改天换地”信念就开始动摇。走一人动摇一次,走一人动摇一次。就像用卵石垒起来的大厦,撤掉一个卵石,大厦就晃动一次。卵石一块一块撤掉,大厦就垮了。
        自从有了招工这事儿,知青的心就乱了。大家天天都在希望和绝望中煎熬着。

        后来上面有了政策,地质队可以实行内部子弟招工,这张照片上约有一半是地质队的子女,陆陆续续算是回到了城里。参加工作以后,我和五子去了野外地质队,和建生的联系就少了。
        后来建生不知怎么回到了钢厂。他写信说是干了钳工。那时候流行一种说法: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是电工。大家很高兴建生干了很不错的工种。有一年从野外回家探亲,在街上碰到建生,相互说起工作,建生如实的说了不是钳工,是炉前工。炉前工在钢厂是最辛苦最累的工种。
       十几年前听说钢厂改制,很多工人都下岗了,建生也在其中。为了生计,建生到红旗小学门卫上做了保安。有一次,我特意去了红旗小学,在大门口找到建生。学校门卫有规定,生人不得进入。隔着铁栅栏我俩聊了一个多小时。建生背有些驼了,头发也花白了,脸上深深的皱纹使建生说话时嘴有点歪斜。当年那个穿着蓝斜纹栽绒小大衣,精神头十足的知青已踪影难觅。
        2016年建生走了,死于癌症。
        说来也巧,红旗小学隔墙就是洛阳八中操场。这张照片四十六年前就是在这个操场拍的,背景教室墙上写的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月14日这个日子又快到了。白马过隙,物是人非,用以上的文字,缅怀逝去的岁月,记下那些不能忘记、不该忘记的人和事。




         作者:闲云野鹤
殷鉴不远在夏后 发表于 2018-9-17 0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历史,大时代。
沙发 2018-9-17 09:55 评论 收起评论
lxylyh2006 发表于 2018-9-1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很难得,能整理出书最好,也让后来人了解一些真实的过去,现在这方面的书可少
板凳 2018-9-17 10:02 评论 收起评论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8-9-17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真不错
地板 2018-9-17 10:03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7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转发,闲云野鹤注册不上了,只好注册个阳光一点的名字:晴空一鹤
5# 2018-9-17 10:14 评论 收起评论
剑非音 发表于 2018-9-17 1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好
6# 2018-9-17 10:38 评论 收起评论
鹅卵石 发表于 2018-9-1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
7# 2018-9-17 10:47 评论 收起评论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18-9-17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那些赞美文革赞美上山下乡的人好好看看
8# 2018-9-17 10:50 评论 收起评论
大猫王 发表于 2018-9-1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定时期的历史
9# 2018-9-17 11:06 评论 收起评论
芯势力 发表于 2018-9-17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总是让人感慨。
10# 2018-9-17 12:01 评论 收起评论
锄禾11 发表于 2018-9-1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2018-9-17 12:31 评论 收起评论
丽京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18-9-17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7 10:14
感谢版主转发,闲云野鹤注册不上了,只好注册个阳光一点的名字:晴空一鹤

原来您就是原创啊,要是注册不上,你可以在“闲云野鹤”旁加个点,或者什么符号都行,还能注册上


我最喜欢看这样的陈封往事,这张照片如果上了色,背景的天空一定是湛蓝的,怀旧片子

地质队的孩子素质还是挺高的,不知说的是不是普通话。
12# 2018-9-17 12:57 评论 收起评论
百姓问政 发表于 2018-9-17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缅怀逝去的岁月,记下那些不能忘记、不该忘记的人和事。
13# 2018-9-17 13:00 评论 收起评论
河洛大风 发表于 2018-9-17 1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了楼主的大作,赞一个!
14# 2018-9-17 13:33 评论 收起评论
逍遥 发表于 2018-9-17 1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过棺材板,升官又发财
15# 2018-9-17 14:15 评论 收起评论
rainmaker 发表于 2018-9-1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请继续!
16# 2018-9-17 14:36 评论 收起评论
观潮 发表于 2018-9-17 1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篇回忆知青的,又一个风格,通过一张照片,通过几个情节,在有限的篇幅中,竟然反映从学校到招工这一大段的特殊历史,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顾影自怜,只将它平摊开来,让读者自己品味,而原汁原味才是最真实的味道。好文!
17# 2018-9-17 16:23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8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师友、朋友的首肯。读书少,写得不好,也不深刻,只是把记忆中发生过的碎片如实串了起来,形成了这篇不成熟的文字。
18# 2018-9-18 13:08 评论 收起评论
胡子哥啊 发表于 2018-9-18 1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斗表忠心、废学上山下乡、闹饥荒几十斤粮票换活人、为回城走后门…
荒诞的年代,至今却仍被很多人怀念
真是国之悲哀、民族之耻、文明之辱
19# 2018-9-18 13:36 评论 收起评论
love.果子 发表于 2018-9-18 1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斯人已逝
芳华不在,一代牺牲个人利益,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20# 2018-9-18 13:44 评论 收起评论
三缄其口 发表于 2018-9-1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21# 2018-9-18 15:11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丽京上空的云 发表于 2018-9-17 12:57
原来您就是原创啊,要是注册不上,你可以在“闲云野鹤”旁加个点,或者什么符号都行,还能注册上

地质队因为工作性质,野外流动性大,单位哪里的人都有,口音也是天南地北。下乡四年多倒是学了一口地道的洛阳话。
22# 2018-9-18 16:51 评论 收起评论
love.果子 发表于 2018-9-1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 分不清 那里的地质队 和地调队     好像一个 弄石油 一个弄矿的  
23# 2018-9-18 16:54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逍遥 发表于 2018-9-17 14:15
睡过棺材板,升官又发财

既没有升官,也没有发财。白睡了四年多,老亏啊!
24# 2018-9-18 16:54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8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潮 发表于 2018-9-17 16:23
又一篇回忆知青的,又一个风格,通过一张照片,通过几个情节,在有限的篇幅中,竟然反映从学校到招工这一大 ...

谢谢您的点评
25# 2018-9-18 16:55 评论 收起评论
咋啦,乖 发表于 2018-9-18 1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9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诚信为本ABC 发表于 2018-9-18 17:09
“你抽大前门,不如我的丝瓜藤”
听评书,游裸泳,山头野战破头流

那时候,还真抽过干枯的丝瓜杆儿。就是燎喉咙。
27# 2018-9-19 12:53 评论 收起评论
专业做工 发表于 2018-9-19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照片上的房子改成宿舍了,我住过,在民字的那个窗户住下铺,再往北有个通往操场的大过道。
28# 2018-9-19 15:24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做工 发表于 2018-9-19 15:24
嘿嘿,照片上的房子改成宿舍了,我住过,在民字的那个窗户住下铺,再往北有个通往操场的大过道。

看起来您是老八中了
29# 2018-9-19 21:44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1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做工 发表于 2018-9-19 15:24
嘿嘿,照片上的房子改成宿舍了,我住过,在民字的那个窗户住下铺,再往北有个通往操场的大过道。

看起来您是老八中了
30# 2018-9-19 21:44 评论 收起评论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18-9-20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中在龙门吧??
31# 2018-9-20 00:55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20 1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18-9-20 00:55
八中在龙门吧??

八中在关林。
32# 2018-9-20 19:57 评论 收起评论
CCKJ 发表于 2018-9-2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jpg
33# 2018-9-20 20:39 评论 收起评论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18-9-21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地质队的子弟在那个学校的比较多
34# 2018-9-21 01:23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9-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世界 发表于 2018-9-21 01:23
好像地质队的子弟在那个学校的比较多

说得对!因为住得近啊!那时候八中后操场还是干打垒的土墙,靠南边的围墙有几个豁子。也许是水冲的,也许是人扒的。反正地质队的、关林街的、八里堂的孩子们去八中上学多走这里。再后来中油一建来了,征了围墙外的地,在玉米地里成片盖起了四层家属楼。关林街从此开始大改模样。
35# 2018-9-21 17:56 评论 收起评论
反腐鹰眼 发表于 2018-9-2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味无穷啊
36# 2018-9-22 11:25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10-2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美篇里很多关于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的文章,写得都很好啊!可惜官媒惜墨如金。
37# 2018-10-22 11:55 评论 收起评论
刹那永恒 发表于 2018-10-2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38# 2018-10-22 12:34 评论 收起评论
lxylyh2006 发表于 2018-10-2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39# 2018-10-22 14:50 评论 收起评论
晴空一鹤 发表于 2018-10-2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洛阳信息巷 发表于 2018-10-22 12:45
看着照片,似曾相识,好有时代感。

人手一册红宝书,要放在胸前。那时候都是这样摆拍的。哈哈!
40# 2018-10-23 22:34 评论 收起评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顶部 发新帖 找站务
投诉与建议快速响应
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登录更方便
移动端
微信扫一扫到手机
随时看帖,分享朋友圈